大型LED廣告車穿梭,市區也充斥LED廣告牌、燈箱式廣告、霓虹燈,每到夜間刺眼光源就干擾用路人視線,甚至照進民宅影響睡眠。臺灣環保署近日召開研商會議,年底前擬制定「光污染管理指引」,統籌全臺戶外光源亮度跟垂直照度,從路燈、交通號志、廣告招牌到大樓光源無所不包,讓相關單位依據指引修訂規范。
都會區商業活動興盛,光源復雜。臺北市2012年擬訂光害自治條例草案,光源超標最高罰十萬元(新臺幣),但至今尚未審議,高雄有過相同呼聲也無疾而終。
2015年鴻海集團的三創生活園區開幕前遭投訴光害,大樓外墻兩面巨大LED廣告廣告牌夜晚會變換燈光色彩,宛如一座「七彩發光體」,居民難入睡,路過駕駛人睜不開眼,危及行車安全。但北市光害自治條例始終未通過,市府只能道德勸說,或找其他建筑法規「間接」介入。
衛福部去年重金打造一輛大型LED廣告車宣傳拒吸三手煙,強光播放動畫,炫目刺眼妨礙視線,夜晚還在西門町鬧區「滿街跑」,機車族抱怨連連。立委要求取締,但衛福部回應廣告車是「合格改裝」,同樣無法可管。
環保署統計,近三年光污染陳情案件約一千三百件,94%案件集中六都,其中高達51%及39%來自臺北市跟新北市,以廣告類光源陳情案件最多,大部分抱怨「過亮及閃爍」,困擾居家環境及影響睡眠。
環保署空保處科長謝仁碩指出,人對光源感受有兩個指標,「亮度」決定刺眼與否,「垂直照度」則類似明暗感受。環保署將制訂光污染管理指引,草案規劃亮度為每公尺650燭光以下,類似在家里看電視的亮度,不會過于刺眼;垂直照度訂為25勒克斯,可限制物體的受光照射程度。
光源分屬多個主管機關,如交通號志歸交通部,廣告招牌歸內政部營建署,移動式廣告、路燈又由各地方所轄,不易集中管理。謝仁碩表示,光污染管理指引年底前將拍板定案,屆時各光源主管單位將可依照指引,在各自法規中訂定更明確的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