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LED產品不斷滲透于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LED光生物安全及其帶來的影響成為業界關注熱點。做為一個世界性的話題,LED的光生物安全日益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目前已經得到國際國內產業與研究等各方面的高度重視。
2013年5月13日,在第七屆上海國際新光源&新能源照明論壇上,“光生物安全與應用主題論壇”上,特邀請了國家電光源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上海)常務副主任俞安琪、上海同濟大學教授郝洛西、復旦大學光源與照明工程系副教授張善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總醫院皮膚科醫師田燕、遠方光電科學研究院總裁潘建根等業內專家學者就光源創新應用、LED藍光危害檢測結果、LED對皮膚的影響以及標準制定等主題發表了精彩的演講,還就藍光危害、LED光照治療等熱點問題進行了主題討論。會議由國際半導體照明聯盟(ISA)秘書長岳瑞生主持。
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秘書長吳玲首先在大會上致辭,并對與會嘉賓的到來表示了熱烈的歡迎。她在致辭中指出,LED產業經過過去十年的發展,其性價比和節能效果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其發展目前已經走到了一個關鍵節點。在這個關鍵點上,隨著物聯網、云計算等時代的到來,未來的發展要考慮與生理、心理、健康和個性化因素相結合。因此未來的十年,LED不僅僅是照明領域,在智能化、數字化、特別是與人類健康相關的方面需要做更多的研究。
她最后強調到,一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需要要聽到一些不同的聲音,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要集聚正能量,讓新興產業能夠健康有序發展,對人類的健康生活做出貢獻。
國家電光源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上海)常務副主任俞安琪在《對LED藍光危險檢測結果的分析及建議》中強調到,藍光危害并不是LED照明產品才有的,之前的某些金鹵燈和某些熒光燈早就存在藍光危害。
他特別指出要正確區分藍光危害和“富藍化”的照明影響人的司辰節律這兩種不同的情況,藍光危害是指當藍光輻亮度達到標準規定的2類或者3類時,會在較短的時間或瞬間對人眼造成的傷害,而“富藍化”的照明對人的生理影響則是潤物無聲地且要經過數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才會明顯影響到人的司辰節律的。
上海同濟大學教授郝洛西以《用新思維推動半導體照明的創新應用》為題為大家講述了她隨著中國第29次南極科考隊在南極進行半導體照明課題研究的經歷與過程,對于南極惡劣氣候和生存條件下LED照明進行創新應用的思考,其中,她頗為感慨地說到,發展LED植物照明對于南極科考隊員而言,一方面可以吃到難得的蔬菜,另一方面滿足科考隊員對于那一點點視覺上的綠色需要。
北京空軍總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田燕以《半導體照明對皮膚的影響研究進展》為題介紹了熒光燈和LED燈具對人類皮膚的影響。她說到,人類皮膚從年輕到老化只有30%是由于內在的基因,剩下的都有外源性因素引起,其中很重要一部分就是光線的影響,大概占70%,嚴重的還可以引起皮膚癌。
通過實驗,她指出熒光燈可以輻射小劑量UVA,而UVA反復多次照射可導致人體皮膚組織發生光老化,這種小劑量的UVA輻射和我們日常生活、工作環境密切相關,因此人工光源對皮膚的安全性值得引起高度關注。
此外,復旦大學光源與照明工程系副教授張善端還就《光源藍光安全的理論和實驗研究》發表了演講,杭州遠方光電科學研究院總裁潘建跟以《理性看待LED光輻射安全(光生物安全)問題》,為大家介紹了光生物安全標準的研究背景以及標準化進程。
最后,大會以“普通照明用白光LED的藍光對人眼真有傷害嗎?”和“LED光照治療”為題進行了主題討論,與會人員積極發言,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主題討論分別由復旦大學光源與照明工程系教授和空軍總醫院皮膚科醫師田燕主持。
在LED藍光危害的討論中,雖然出現不同觀點,但在探討中大家達成了基本共識即:藍光是白光的基本成分,與日光和傳統光源一樣,白光LED也含藍光。適量的藍光不僅為保證光源的顯色性能所必需,還能對人的生理節律有調節作用。但為確保LED照明產品的光生物安全和照明質量,LED光源和照明系統必須符合國內外相關標準,并采用合理的光學設計,將出光面的表面亮度控制在合適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