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發展LED模式創新專題報道(下)
3000,還是4000個?廣東LED產業規模為全國第一,但企業數誰也說不準。除了個別的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可以說是鋪天蓋地。
珠三角自2008年開始在市政照明試用LED燈,廠家和產品五花八門,質量良莠不齊,價錢也天差地別。一位負責應用的地方科技局局長回憶道:“國家有關LED的標準體系滯后,我們很難分出產品高低。結果,先期試裝的LED路燈,過一段時間就冒出質量問題。”
廣東省政府推行在公共照明領域全面普及LED照明產品,的確有風險:LED產業和產品畢竟是新興的,質量不穩定會損害公共服務的質量和形象。因此,我省政府部門,特別是主抓這一產業的科技部門,既要“摸著石頭過河”地開展工作;又要在這復雜的河道上搭橋鋪路,促進產業的健康和持續發展。
他們創新性地提出標桿體系、光組件模式和產業技術路線圖,啟動LED質量與可靠性的云服務平臺項目建設,這在全國LED產業都引起積極反響,成為政府規范產業健康發展的有效手段。去年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不利形勢下,廣東LED產業仍以近40%的幅度增長,產值超過2100億元,產值和規模繼續位居全國首位。
率先建立質量評價標桿體系
廣東LED發展的一大特色,是由省政府總體部署發展戰略。在“十二五”期間我省設立發展專項資金,每年投入4.5億元。另一方面,省科技廳全面介入LED產業及其應用的戰略布署。實際上,科技部門原先介入只是技術創新的這一環,后來發現應用與創新密不可分,就將產業規范標準和推廣應用都抓起來了。有外省的同志形容,廣東的LED是整體地列陣前進。
在廣東去年出臺的公共照明領域LED方案中,有一條指標獨具粵味:“推廣工程使用的產品必須是我省LED標桿體系推薦目錄產品”。這一個“門檻”,曾經引起外省同行的爭議,被說成是廣東地方保護主義的表現。
然而,這正是廣東省在LED產業發展中應對最大挑戰的有力舉措。LED產業作為新興產業,很多技術還不成熟不穩定,性能標準和檢測方法也滯后,造成產品質量評價的不統一,市場上的產品魚目混珠,加大了市場培育的阻力。一些大用戶便自己找檢測機構一批一次地檢測,或者要求生產廠先部分試安裝。但這仍然無法科學地評價產品質量,也給企業帶來額外的負擔。事實上,這一現象的背后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初期的共性問題行業標準、技術指標缺失。
省科技廳廳長李興華表示:“由于LED產業的技術進步和產品換代速度很快,國家還難于建立統一規范的質量標準體系。因此,省科技廳要借鑒國際領先的標桿法管理原理,率先建立LED產品質量評價標桿體系,遴選排名靠前的產品,編制標桿產品采購推薦目錄,這對于現階段產業和應用都是必要的。”
于是,省科技廳牽頭,與質檢部門、業界專家和企業界經過多次研究,制定出中國首個以龍頭企業的質量標準為基礎設計的LED標桿體系。
“為了順應LED行業瞬息萬變的要求,標桿指數相對于標準有一定前瞻性,并且是動態、開放的,隨著產業發展和市場情況進行更新。”參與體系制定工作的賽寶實驗室主任蔣春旭介紹。
為了防止企業銷售產品與參評樣本不一致,標桿體系規定:管理機構和執行機構有權對市場上貼有分級標識的產品進行檢查,若未達標將取消該產品甚至產品所屬單位的認證資格。
標桿促行業加速優勝劣汰
產業發展促進應用,而應用也促進產業發展。標桿體系這一規范的出臺,為LED公共照明及大型工程的產品采用提供了指引。自2010至今年6月,共發布11次LED標桿體系推薦產品目錄,有1300多個產品進入產品目錄。
“這三年來,經過各示范工程的驗證,所采用的標桿產品未出現質量問題。而且,能夠進入體系的企業售后服務跟得上,這有利于LED公共照明的推廣效果。”省科技廳發展規劃處副處長云丹平總結道。深圳市高速公路股份公司副總裁周慶明說:“深圳高速公路照此標準實施LED路燈和隧道燈工程,技術指標和節能效果都達到要求。”
曾有媒體報道說,廣東LED企業近年倒閉甚眾。的確,在這一輪LED戶外照明普及浪潮中,許多小企業因為技術、質量和資金問題而撐不下去。專家認為,LED產業優勝劣汰的過程因此而加速,這正是行業發展的必經之路。廣東的公共照明領域成了LED企業的比武場。有技術有實力的企業在此過程中積累了經驗、教訓,如同鍛煉了肌肉,錘煉出功夫,自身就更加壯大。如勤上光電(002638,股吧)公司把標桿體系的實施,當作企業做大做強的動力。最新一輪的標桿名單中,該公司有66款產品進入。在去年中共十八大召開前夕,勤上三萬盞LED燈照亮了人民大會堂,并成為國家有關部門的節能減排示范工程。
標桿體系也成為廣東招商引資的新招牌。為了進入廣東這個大市場,進入標桿體系,越來越多外省同行來廣東設廠,甚至連總部也搬來了。因此,業界人士預料:未來十年是廣東LED產業的黃金時代。
以創新填補產業鏈空白
我國光伏行業之所以脆弱,除了市場因素,還有一個原因是核心技術和關鍵材料均為外國企業壟斷。針對LED產業有類似的情況,省科技部門牽頭組織龍頭企業和科研機構,從源頭開始創新、由部件進行規范。
廣東在全國率先開展科研團隊引進。第一批團隊中由北京大學甘子釗院士領銜的研發團隊與東莞民營企業攜手,開發出LED核心技術和裝備。廣東還做出幾個全國第一:編制出《廣東省LED產業技術路線圖》,實施了“標準光組件”計劃,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光組件檢測技術,以力爭在全國率先建立較為完備的LED產品標準體系。這些從戰略高度來促進LED產業的創新措施,成就我省科技鏈與產業鏈結合,填補了一項項技術空白。
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材料科學中心主任曾一平研究員告訴記者,該所研發出LED上游產品的生產裝備技術。在時任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同志與中科院院長路永祥同志的支持下,這項技術落戶到廣東。廣東國晟投資有限公司與中科院合資合作的中科宏微公司,生產出國產的核心部件生產設備MOCVD機。還有,賽翡LED藍寶石襯底ASF工藝、廣州晶科大功率倒裝焊LED集成芯片技術等一批專利技術項目實現產業化,填補了產業鏈空白。近三年來,我省LED上游領域的專利量連續保持30%以上的增長率,這大大增加了產業的底氣和骨氣。
廣東LED產業的集群優勢也進一步凸顯。在20多家上市企業的帶領下,形成了佛山、深圳、東莞、惠州、江門、中山等產業集群。隨著國家半導體光電產品檢測重點實驗室、國家LED產品監督檢驗中心等一批國家級檢測機構落戶廣東,覆蓋創意設計、技術研發、質量控制、檢驗檢測、物流會展的LED產業公共服務平臺逐步提升。
在6月9日至12日舉辦的廣州光亞展上,廣東企業LED產品異彩紛呈,吸引著五洲客商。惠州永昶電子工業公司不僅展出了燈具,還推介了自主研發的國內首臺大功率LED無金線共晶一體機。它運用先進的視覺定位技術以及脈沖快速升、降溫系統,使LED芯片共晶產品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這又將為LED產業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