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裝修佬”、“塑膠佬”都能涌入的廣東LED產業,如今很多民間游資都已經損手離場。
人們發現,目前廣東形成的2100億年產值的LED蛋糕,從頭到尾,都是政府在主導。而在目前廣東眾多的民間游資急于尋找投資空間的背景下,政府的這種主導手法,也引人關注。
近幾年,在全球經濟不景的背景下,廣東LED產業的年增長率高達40%,龐大的民間游資迅速被吸引到這個難得的高增長領域,廣東時下究竟有3千家還是4千家LED企業,尚且無人說得清楚,一擁而上的結果就是泡沫破滅。
據報道,在廣東最早發展LED產業的深圳,已經有鈞多立、博倫特光電等多家年產值過億的企業,關閉或老板“人間蒸發”。東莞的一名業內人士透露:“原本做裝修的,看到LED有發展前景,馬上進入這一領域,或者原來做塑膠的,也轉行了?!?/p>
廣東做大LED產業,政府一直起著主導的作用,甚至從上游直接走到了下游,對整個產業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說,政府對市場的影響作用,在全國同業中很少見,不同意見也由此而起。
首先,廣東省科技廳全面介入LED產業及其應用的戰略布署。實際上,科技部門原先介入只是技術創新的這一環,后來發現應用與創新密不可分,就將產業規范標準和推廣應用都抓起來了。
政府負責行業規范和推廣應用,這在市場化相對比較發達的廣東是比較少見的,在全國同業,更是罕見。
有外省的同業形容,廣東的LED是整體地列陣前進。也就是說,在其他地區,政府在LED產業的角色,遠沒有廣東這樣的全面進入。
其次,在廣東去年出臺的公共照明領域LED方案中,有一條指標獨具粵味:“推廣工程使用的產品必須是我省LED標桿體系推薦目錄產品”。這一個“門檻”,引起外省同行的爭議,被說成是廣東地方保護主義的表現。
廣東官方認為,這正是廣東省在LED產業發展中應對最大挑戰的有力舉措。借鑒國際領先的標桿法管理原理,率先建立LED產品質量評價標桿體系,遴選排名靠前的產品,編制標桿產品采購推薦目錄,這對于現階段產業和應用都是必要的。
不過,有業內人士就認為,由于LED產業的技術進步和產品換代速度很快,國家還難于建立統一規范的質量標準體系,而廣東憑一省之力,率先建立排他性標準,此舉自然令業界意外。
第三,LED產業發展之時,政府的做法是鼓勵游資進入。例如,深圳市政府就對LED企業進行補貼,最高達1000萬元,吸引了大量游資短時間內涌入LED產業,結果重復投資嚴重,產業產生泡沫。后來,政府部門介入應用推廣模式的時候,不少地方如東莞、中山等地就以省重大專項資金為引導,探索“企業+用戶+銀行”的商業模式,雖然化解了資金這個改造工作的最大難題,但是模式以外的LED企業,發展空間自然就不容樂觀。
目前,廣東LED產值連年居全國之冠,利潤率只有5%,不過業界依然認為,經過一輪慘烈的淘汰戰后,LED產業將迎來十年黃金期。實事求是而言,政府在廣東LED產業和市場培育的過程中,所起的正面作用是有目共睹的。
不過,在廣東這個高度市場化的地區,民間游資向來活躍,尤其在近幾年缺乏投資空間的情況下,民間資本與政府投資、政策之間的關系更加引人關注。官方色彩全面掩映的廣東LED產業今后走勢如何,民間資本如何在政府鼓勵的科技創新和環保產業中分羹共榮,這也是經濟界人士關注的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