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0年歷史的臺北國際光電周第一次有植物工廠參展,原本賣LED、液晶面板的華映、賽門科技、晶發半導體與日商富士通竟然改賣種菜的設備,還成了現場白燦燦LED燈光下最吸引買主的大亮點。
專種頂級蔬菜非洲冰花,每克新臺幣12元
原來,臺灣植物工廠正大熱!毒淀粉風波讓食品安全全面亮紅燈,臺灣市場竟然出現了從每kg50元(新臺幣,下同)的青菜蘿卜,一直到每kg最貴萬元的植物工廠非洲蔬菜,但寒舍艾美、喜來登、國賓、新都里等高檔餐廳照樣搶著買,庭茂農業生技、光茵生技等植物工廠業者更搶開餐廳,業績火熱,“2013年來零售業績成長了三成”,庭茂總經理羅信沂說。
這股熱潮甚至延燒到了臺大:臺大一學期一次的植物工廠訓練班,2013年已經出現了連續五屆班班爆滿,臺大生物產業機電工程系主任方煒指出,人工光源型植物工廠具密閉系統又有無菌無毒等好處,是農業新趨勢。
別懷疑,菜田就在臺北市信義計畫區,種出了非洲的冰花、意大利的芝麻葉,未來連阿里山的高山茶、長白山上的人參、丹參都能種。這種標榜無菌無毒的菜以克計價,如:非洲的冰花,盡管外表有點類似石蓮花,但每克要價12元,每kg就是1.2萬元,足足比每kg70元的石蓮花要貴上百倍。
2013年以來,每個月有10萬公克冰花被吃下肚。但要種出高價的冰花,沒那么簡單,如庭茂一個植物工廠要上億投資,而且想到這個上億元的高科技“菜田”種菜,得先換穿無塵衣鞋、經過空氣浴塵室等管制關卡,才能進到約1600m2大密閉廠房。
走進育苗室,這里的光照、營養液與溫濕度等全由中央監控系統調節。冰花原產自非洲,是耐鹽性高的鹽生植物,種植時必須模擬海水營養成分才能生長。須仰賴精確的人工光源與營養液控制,眼前這株株冰花幼苗才能發芽,從苗長到1cm高、發出雙葉就要花上10天,每多種一天,電表數字都不斷往上跳,一個月電費至少4萬元起跳。
接著移到定植室,架子上逾5層大小各異的冰花,正在攝氏19.1度、濕度73%環境下,吸取營養液生長,而這又要花3個月,冰花的葉子和莖表面才能長出如水珠般閃閃發亮的鹽晶顆粒,這一小株冰花嫩芽搭配套餐要價是兩千元起跳。
這就是植物工廠的魔法,也是行銷手段,強調無毒無菌還講求健康與稀少性。羅信沂說,植物工廠固定成本高,唯有研發更高價作物、提高產品附加價值,才能拉高營收賺錢。但別以為這么昂貴的蔬菜沒人買,這家植物工廠2013年來受惠于此商機,一個月最高已有新臺幣5百萬元的營收。
商機變大了,植物工廠的技術也漸趨先進與多樣化。下一站來到屏東農業生技園區,還有所謂的半密閉型植物工廠,有別于密閉型,使用LED做為植物成長光源,
半密閉室植物工廠則可以利用太陽光。
打破環境限制 專利農法,準備輸出全球
在這里,可以看到植物工廠業者如何施展逆季節、打破地理限制的魔法。走進這間斥資兩千萬、3分地大的溫室,明明是6月酷暑,梨山高麗菜、阿里山金萱茶甚至深山里的丹參都移到這里生產。
“如果能在屏東全年生產,證明該系統完全可克服環境問題”,興藝峰副總經理楊洵說,他打算輸出整套生產技術到全世界。
2012年9月,這里還是一片荒地,不到一年,他讓植物工廠中幾乎能出現任何農作物。打破地理限制的秘密在于,興藝峰有兩項發明專利的“天癒農法”。該農法模擬人體血管循環系統,透過埋在地下的大小管線,24小時輸送水分、養分給地面作物,再藉營養液中強勢菌種,形成微生物循環系統,不用農藥、化肥,在荒地養出沃土。
科技大佬投入 搶攻中國大陸萬億潛力市場
在這樣的技術與趨勢下,信義計畫區也能種出高山茶與長白山上的人參,單價高、市場成長潛力大又多樣化,讓植物工廠雖然不像太陽能可以拿政府補助,卻有一群人蜂擁而上,因為不僅種菜賺,設備也能賺,所以大老板正在瘋植物工廠。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金仁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臺達電榮譽董事長鄭崇華、億光董事長葉寅夫等,都看上了植物工廠,因為人工光源、自動環控系統都是臺灣科技業最擅長的領域。
方煒觀察,中國大陸有6千個農業科技園區,但能整廠系統整合輸出的廠商卻不到3家,“這些誰去施工?”他以未來全臺灣1%人口吃植物工廠蔬菜推估,約需5百間每天產一千株蔬菜的植物工廠,每間1500萬元,再加總蔬菜產值,商機超過百億。
這個夢再擴大到臺灣60倍大的中國大陸,一個萬億商機似乎就在眼前了,也就難怪2013年臺灣的科技業、光電業與生技農業都這么瘋植物工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