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個月,泉州光電企業開始將自己的上游產品向臺灣、韓國等地送樣了,這對于泉州整個光電產業來說還是“頭一回”。而在此之前,本地企業都是從臺、韓等地單向地購進上游產品。如此大的改變背后,業內人士分析,其原因正是隨著上游龍頭企業的強勢入駐,我市光電產業鏈條日益完善,競爭力不斷提升。一個年產值超500億元的特大產業集群,對于泉州光電來說將不再是夢想。
單項工藝 領先臺灣同行
作為LED產業的最上游,優質的藍寶石襯底在市場上十分緊缺,其成本約占LED芯片總成本比重的10%。“在襯底生產中,有一項衡量長晶技術的專業指標,叫掏棒力,也就是從一定量的晶頭里可以掏取多長的晶棒。按照現在的技術,一顆30公斤的晶頭,能掏取的合格晶棒平均長度超過900毫米,而臺灣比較好的企業也才750毫米左右。”位于安溪湖頭光電產業園內的三安光電總經辦林主任欣喜地告訴記者,這是該公司最新的技術亮點。
“在同等質量下,三安能比臺灣同行節約20%的成本,這也是臺、韓等區域的企業嘗試使用我們產品的原因所在。”林主任介紹,近200人的研發團隊,能夠讓三安保持持續的創新力。據了解,作為一家LED芯片和外延產品總產能居全國第一的上市企業,三安已擁有100多項技術專利。
三安的優勢,恰恰是泉州光電產業長久以來的短板——“缺芯”。泉州已有的100多家光電企業,主要分布在封裝、應用等中下游環節,上游的襯底、外延片、芯片很少涉足。而后者約占行業利潤的70%,前者只占到30%。從事LED照明應用生產的泉州美菲照明有限公司負責人蘇江河頗有體會,他告訴記者,為了解決上游原料問題,該公司選擇與擁有芯片研發技術的日本廠家合作研發,但公司發展仍受制于外企技術讓渡程度。業內人士表示,產業鏈完善給區域產業最大好處,是能夠保證中上游環節原料的穩定供給,減少下游對國際市場的依存度,避免受制于人。
嘗試以參股方式合作
龍頭企業入駐的效應,除了結束泉州光電產業在上游產品領域“只進不出”的歷史外,更為重要的是,以其強大的科技驅動力和市場號召力引領中下游企業,為泉州構筑一條良性發展的光電產業鏈。
連片的企業,整齊劃一的廠房,忙碌的建筑施工隊伍,來來往往的貨車,緊張調試的大型先進設備……事實上,在湖頭鎮三安光電產業園內,記者已經親身感受到“一個鏈條,上下配合”的產業生態。據了解,隨著光電上游核心環節的三安藍寶石襯底項目落地,信達光電、錦達、華瀚明、深圳來力普、東莞光勁光電等一批中下游環節的實力型企業紛紛跟進入園。
“在這里,我們可就近與上游的三安和中游的信達對接,不僅能節約不菲的物流費,更能就近得到三安與信達的技術支持。”中下游企業萊力普光電公司總經理方文俊說,這正是他們千里迢迢從廣東東莞加盟至泉州的動力所在。
除了這樣的對接方式外,還有更多的模式值得嘗試。此前,業內曾一度傳出三安光電將以自有資金與珈偉股份成立合資公司,從事LED應用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的消息。日前,記者從三安光電總經辦林主任處證實,雙方現已正式簽署合作協議。占地約300畝的珈偉光電項目,就選址于三安光電園內。“在市場同等條件下將優先選用三安光電生產的LED芯片。”參與方認為,本次通過參股方式與下游廠商合作,將是對LED產業鏈延伸的有益嘗試,也能使技術得到最大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