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半導體照明網譯 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一種新型發光二極管將帶來更為便捷和低成本的實用價值。這種發光二極管能夠產生波長更為精確的紫外光,且體積更小,所需電壓更低。該技術有可能被應用于化學檢測、殺菌消毒和紫外線固化當中,在未來還有可能被用作眼科手術和計算機芯片制造中的紫外線激光器。
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工程師采用摻雜了稀土元素釓(Gd)的半導體納米線制成這一發光二極管。在對氮化釓進行測試的過程中,他們發現釓元素高強度的發射譜線可以通過電流進行控制。不同的元素在被激發后發出不同波長的熒光或光線,研究人員發現釓在某一特定的紫外線波長所發出的熒光最強。在紫外線波段發出熒光的材料更難被激發,目前僅有的以電流控制釓發光的技術需要250V以上的電壓才能實現,而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顯示,當釓以納米線的形式存在時,僅需10V左右的電壓便可以使材料發出熒光。
“我們認為我們在研究中能夠實現電壓的大幅度降低完全是因為發光二極管的獨特結構。在這一結構中,釓被置于發光二極管的中央,恰好是電子失去其電能之處。僅需10V左右的電壓,釓原子便能夠被激活并且發出等效的紫外光,”俄亥俄州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副教授羅伯托·邁爾斯說。
目前,邁爾斯教授正在與博士生共同進行釓基LED的研究,其方法與設計將由學校的科技商品化和技術轉移辦公室將其推向產業和市場。該項目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和俄亥俄州緊急材料中心資助。
(中國半導體照明網譯)
原文鏈接:
http://www.ecoseed.org/technology/17020-gadolinium-nanowires-used-to-create-energy-efficient-uv-light-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