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產業經過幾年的瘋長,催生了太多傳奇,據說有位“大佬”憑一張中獎彩票使其企業渡過了難關,從而變成了當下產業中響當當的人物。這不要說在國內,在全世界的企業治理中也屬于絕無僅有的范例。在中國,民企創業實屬不易。
多年的人資經歷,筆者也算是閱人無數了,曾經為失去真正的人才而深感惋惜,也看到過很多“王林式”的人物在產業中到處游走,創造著一個又一個末落的“神話”。可悲的是這種悲劇至今仍在重復上演,卻很少引起產業大佬們的警醒。
一個曾經在LED封裝行業中也算重量級的企業,為了革新請來了一個外籍管理者,據說來頭很大,在進入企業后第一把火燒的就是產品結構調整,放棄顯示專攻白光,結果是白光沒有穩定產量,而顯示客戶丟失殆盡,整個企業陷入銷售和制造嚴重脫節的困境中,最后是變革者走人,而企業則滑入低谷至今在默默無聞地活著。
同樣在LED封裝界也有一個嶄露頭角的兄弟,挖掘了一個被競爭對手辭退的銷售高層,不到半年功夫從原來的月銷售額3-4百萬一下子增長到8百萬,公司基礎能力并沒有增強,而業務量卻像打了雞血似的瘋長。但結果年底近一半的賬無法收回,總經理下臺,企業在封裝領域再無聲音。
還有一個在顯示領域很有影響力的企業在幾年前就開始布局LED照明,這足以說明經營者的戰略眼光,項目負責人是來自國內行業大型企業品質系統的總監,經過一年的產業布局,錢花了不少,項目卻半死不活。筆者在一次聚會上和這位老兄細聊后才發現,他對市場一無所知,沒有對市場產品需求進行分析,也沒有對照企業的營銷優勢,更沒有選中市場的切入方向。他只是依照制造產品的模型,將盡可能多的產品系列生產出來,更重要的是他自始至終都認為現在效果不好,是企業投入和支持不足所致。筆者問他如果是你自已的企業你會不會這樣做,他說當然不會了,我哪來這么多錢!
曾經碰到過一個海吹的高手,一直在做制造管理,卻忽悠老板有一個幾個億需求的大客戶。其實理性地想想,一個大客戶如果跟隨著一個管理人員流動,那是什么層次的客戶?如果他真的有這樣鐵的人脈,會在企業中掙那幾個辛苦錢?關健是仍有人相信!
以上“王林式”的人才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背景華麗,出身名門,或者極能海吹,都是自信地認為自己是包治百病的大師。HR保守的信息管制,企業急功近利的心態,給行業中游走的“王林”提供了生存的土壤,而在這些“王林”大行其道的同時,那些真正務實的職業經理人卻面臨著現實的生存的壓力,如果引進一個人才就能產生暴利,誰還會認真地關注企業的深層治理?誰還會實實在在的做產品做服務?這就是行業人才亂象中企業最大的病根。
有什么樣的觀眾就有什么樣的演員,上有所好,下必隨之。在企業中最能吸引經營者的莫過于有客戶有訂單,所以在企業中游蕩的“王林”才能風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