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當半導體光源實現了一定程度上的規格化、標準化,行業內部競爭的“規定動作”項目多于“自選動作”項目,消費者有了充分的選擇余地和眾多的直接代換競品的時候,才是行業真正成熟的時候。
伴隨半導體照明行業的潮起潮落,LED究竟應該走什么道路?或者說,LED應用應當選擇怎樣的技術路線?這已經成為業內人士關注的焦點和探索的方向。LED目前的應用現狀可以概括為產品以替代式為主、設計以一體化居多、應用模式以全覆蓋為追求目標。而事實上,替代性產品并非LED最佳應用模式;一體化設計無法實現規模化、社會化生產;齊頭并進、全面推廣的模式,還不能說選準了LED最具優勢的領域。所以,必須科學選擇LED應用的技術路線和應用領域,這個技術路線,是深刻認識并充分發揮了半導體光源的技術特點的產物;這個應用領域,是半導體照明產品及技術最具比較優勢的細分領域。總的說來,是須用“新瓶”裝“新酒”。
“智能化”是LED光源的最佳應用方式
后白熾燈時代的半導體照明,必須選準自己的競爭對手,要在關鍵技術指標上謀求超越,在市場表現上獲得發言權。客觀地說,多年以來,白熾燈已經不是市場上最主要的照明產品品種了,作為最有前途的一種新興光源,半導體光源要想對熒光燈、節能燈(緊湊型熒光燈)等成熟光源取得全面的比較優勢,至少需要兩點:第一,在關鍵技術指標(或“功能”)上取得優勢;第二,短時間內,尋找一個自身具有壓倒性優勢的細分市場。
LED光源具有耗電量少、壽命長、色彩豐富、耐振動、可控性強等特點,在一般意義上,講半導體照明是繼白熾燈、熒光燈之后照明光源的又一次革命還是有理由的。問題是:實現LED光源優勢的條件或代價究竟是什么?LED燈具整體光效達到90流明/瓦甚至更高,壽命達到50000小時甚至更長,究竟是以怎樣的代價得到的呢?作為半導體光源的主要代表,LED光源的本質屬性是點光源,在其實際應用過程中,光通量的聚集帶來眩光與燈具光效之間的矛盾,熱量的聚集帶來散熱與有色金屬消耗之間的矛盾。假如我們將燈具的單位使用價值(如每百萬流明小時)與所需支出的資源總量(如資金、耗電量、有色金屬消耗等的乘積)之比作為考核指標,LED光源能否取得對于節能燈光源的全面優勢?
至此我們可能看出一點端倪。如果設置一個“專項比賽”,比如引入“可控性”這個功能性考量,在可調光燈具這個細分領域內,LED光源對于節能燈光源的“局部”優勢立刻就被大家發現并認可了。
再來看看應用問題。根據LED的特性,我們在具體的工作中引入了一個概念,叫做“無效照明(冗余照明)”試圖說明照明新模式蘊含的節電潛力。在建筑公共區域,人類活動存在“潮汐”現象,但普遍存在 “一盞孤燈空照影”式的“長明燈”現象,這就是無效照明(冗余照明),“聰明”的燈具,才能隨時滿足人們的“有效”照明需求,才能自主分割市場競爭中自己的“藍海”。
“智能化”是LED光源的最佳應用方式,就是在這樣的思辨過程中得以清晰的,這也是華威凱德倡導“按需照明”,追求“智能化”的半導體照明的認識基礎。
“模塊化”是LED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具有實際用途的LED光源一定是一個“集成”化的光源,是由若干LED單體組合起來的復雜系統。這是半導體光源與傳統光源在制造階段最大的屬性差異,也是限制半導體照明產品走向規格化、標準化的瓶頸之一。沒有規格化、標準化,就沒有規模化生產和社會化的應用,半導體照明相關企業的發展就是一句空話。
只有當半導體光源實現了一定程度上的規格化、標準化,行業內部競爭的“規定動作”項目多于“自選動作”項目,消費者有了充分的選擇余地和眾多的直接代換競品的時候,才是行業真正成熟的時候。不僅僅對光源而言,半導體照明產品其他組成部分,如電源,如可調光燈具的探測器及控制器,也應該走向模塊化、規格化、社會化的方向。
因此,華威凱德在這個過程中也勇于自降門檻,不以封閉的“個性化”尋求競爭優勢,而是以不斷的技術創新謀求和鞏固領先優勢。在這個認識前提下,華威凱德以“改變”命名其新一系列產品--H系列LED智能燈具。
該系列產品采用鋁合金擠出型材骨架,與光源模組及面罩配合,在合理配光的同時,既完成了對光源模組熱量的傳導與擴散,又實現了對光源模組的防護;獨立COB封裝的LED光源模組,采用LED管芯直接綁定及無邊框防護及出光結構,出光角度更大,出光更均勻,散熱更良好;恒流源與探測器側置布局,使得造型更為輕盈新穎;機械和電氣均采用快插結構,實現了現場無工具快裝快卸;通用卡扣與專用裝具結合,適合吊裝、吸頂裝、壁裝、角裝等多種安裝方式;支持產品的分體包裝及運輸,減少貨損率,顯著降低了包裝及物流成本。
華威凱德向“模塊化”設計及生產模式進行著不斷的探索,會在規模化生產與社會化生產的路上堅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