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半導體聯盟(ISA)組織評選的“全球半導體照明突出貢獻獎”結果近期揭曉,中村修二教授、尼克·何倫亞克教授、鄧青云教授、馬格努斯·喬治·克勞福德博士、曹健林博士入選首屆獲獎人。
在11月11日下午舉行的全球半導體照明突出貢獻獎頒獎儀式上,上述獲獎人接受了此獎項(何倫亞克教授因病請克勞福德博士代為領取),并即席發表獲獎感言。隨后就各自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全球發展趨勢等做了主旨演講。
“全球半導體照明突出貢獻獎”旨在獎勵表彰為全球半導體照明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在技術創新、產業發展、標準制定、政策實施等各個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個人和機構。本獎項是全球半導體照明領域認定貢獻與成就的最高榮譽,今年首次評選。
中村修二教授一直引領著氮化物半導體材料生長、工藝技術和器件結構等領域的發展。他在1992年第一次成功生長了高質量的單晶InGaN 薄膜,在1993 年成功研制并實現了首個高亮度藍光LED 的商業化制造,以及InGaN 量子阱結構藍光和綠光LED 的商業化制造。評委認為,白光LED 的應用將LED 從顯示及信號領域帶入通用照明領域,這一突破為LED進入千家萬戶奠定了基礎。
中村修二
何倫亞克教授是公認的可見光發光二極管之父。1962 年,他在通用電氣公司發明了可見光紅光LED,此技術推動了III-V 半導體合金技術的廣泛應用。何倫亞克教授和他的學生埃德? 雷澤克一起發明了首個量子阱半導體激光器,同時也成功實現了第一個在室溫下能連續運轉的量子阱二極管激光器(與拉斯? 杜普伊斯一起)。評委認為,何倫亞克教授作為紅光LED 可見光之父對這一領域的貢獻僅僅是個開始,但沒有這一發明,就沒有半導體照明。
鄧青云教授發現了使用有機分子的基本電子P-N 結,在論文中描述了一種在“有機電致發光二極管”新型的異質結構提出了第一個有機LED。鄧青云教授的研究成果促成了許多產業公司能夠生產出與其他技術相比具有更優規格和更好性能的獨特的有機LED 產品。評委認為,照明界非常激動的看到有機LED 的興起,這將改變傳統的思維和照明應用模式,鄧教授作為“有機LED 之父”獲得此突出貢獻獎之殊榮實至名歸。
鄧青云教授
克勞福德博士實現了世界首個黃光LED,并顯著提升紅光LED 的光效,這一技術開創性的推動了LED 在諸如儀器儀表和室內信號等新領域的應用。他極大提升了AllnGaP 的性能,并通過LED 外延片鍵合技術有效去除吸光砷化鎵生長襯底。帶領Lumileds 團隊研制了首個大功率LED 技術。評委認為,克勞福德博士在研發高性能AlInGaP和InGaN 發射器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黃光發明人George Craford博士
曹健林博士十余年來一直致力于增進公眾對半導體照明優勢的了解。他堅信半導體照明是一項很有前景的綠色技術,能夠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和有害物質使用。作為中國科技部副部長,他在促進中國半導體照明產業發展和應用方面發揮了卓越的領導作用。他發起和推動了多項政府間半導體照明合作項目,積極推動了半導體照明國際交流與合作。評委認為,曹健林博士對于中國半導體照明的研發、應用推廣、公眾普及等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國際半導體照明聯盟主席、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秘書長吳玲女士、南非科技部能源及氫能司司長Cordellia Sita女士、印度照明工程師協會秘書長 Mr. A.K. Jain先生、中國照明學會理事長徐淮女士、俄羅斯LED及系統制造商協會的秘書長Evgency Dolin先生分別為上述獲獎人頒獎。
“全球半導體照明突出貢獻獎”,是對全球半導體照明領域內的卓越貢獻者的認可和致敬,并藉此激勵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投身于這一偉大事業,用他們的知識和創新推動歷史前進,創造出更多激動人心的成果,造福人類,惠益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