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半年熱映的電影《中國合伙人》引發無數共鳴,人們感動于“新夢想”三位創始人創業初期的肝膽相照,也扼腕于財富膨脹后三人“剪不斷、理還亂”的利益糾葛。
事實上,這一幕也不斷在風起云涌的資本市場上真實地上演著,曾經創造創業板最快上市“神話”的乾照光電便是其中的代表。隨著近日公司三大創始股東終止“一致行動協議”,其間演繹的現實版“中國合伙人”,情節比電影版更跌宕曲折。
乾照光電目前處于無實際控制人狀態,這也是9家創業板公司共同面臨的局面。有投資機構認為,公司“無主”潛存著股東間股權爭奪甚至被舉牌的風險,應引起公司管理層警惕,公司股權結構安排的得與失更值得反思。
如今一致行動同盟瓦解
11月下旬的廈門,盛夏的熱氣還未散盡。在翔安區一座剛落成不久的高樓里,乾照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鄧電明一臉嚴肅地憑窗遠眺,思緒萬千。
如果時間倒退三年,乾照光電上市鐘聲敲響的那一刻,鄧電明一定沒有想到,以他為核心的管理團隊一路苦心打拼出的“創富”神話,在三年時間里會滑落到有些不堪的境地。
三年前的8月12日,乾照光電成功登陸創業板,發行價高達45元/股,公司7個創始股東的財富一夜間均膨脹至數億元,創業初成的喜悅讓公司前三大核心創始股東鄧電明、王維勇和王向武約定,通過簽署一致行動人協議來共同行使對于公司的實際控制,成為外界所共稱的乾照光電“三駕馬車”。更值得一提的是,三人中兩人以同等股權并列第一大股東,董事長和總經理甚至拿同樣的薪酬,一派“共進退,肝膽相照”的氣勢。
如今,一切時過境遷。乾照光電上市后業績暫別過去的高增長,公司股價一路跌至十元以下,期間大非解禁后更是接連遭遇減持套現。更雪上加霜的是,昔日的“一致行動同盟”以11月6日公司發布的一則公告宣告瓦解。公告稱,上述一致行動協議于8月12日到期后,經三大股東協商無果,決定不再續簽,公司目前處于無實際控制人狀態。
這樣的局面一度讓曾經看多乾照光電的眾多投資者十分不解,人們不禁要問:無實際控制人會影響公司穩定,三大股東為何說不簽就不簽了?公司這一路走來,到底發生了什么?
對此,公司董事長鄧電明也是唏噓不已,他說,乾照光電創業至今的經歷,是段“有意思”的故事。
“兩王”齟齬 王維勇被勸退
鄧電明說,直到2008年初,乾照光電被PE大鱷紅杉資本“相中”,并對公司增資1022萬美元(時值人民幣7167.29萬元),加之公司業務已開始發力,公司“缺錢”的局面才得以有效緩解。從這時候起,公司創始團隊的精力開始全面轉向抓管理,推業績。
那年1月的一天,一趟從加拿大飛抵的航班緩緩降落在廈門高崎機場,飛機上走出一個人,他便是乾照光電“三駕馬車”之一的王維勇。他剛剛得知了公司正在運作上市的消息,因此,他決定回來積極參與公司管理。
這像極了《中國合伙人》中孟曉駿從美國回來加盟“新夢想”的場景。只是彼時激情滿懷的王維勇也許并未意識到,他的此次回歸讓三位股東曾經一度的“蜜月期”開始逐漸降至冰點。
鄧電明表示,創業艱難期大家都不分你我,為公司建設添磚加瓦,但進入到平穩發展期之后,此前掩蓋的一系列問題逐漸浮出水面,幾個股東之間的關系也開始發生微妙變化。
鄧電明說,王維勇回歸之后,乾照有限經股改更名為乾照光電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成功登陸創業板。當時,董事會決定的“三駕馬車”的具體分工是:他任公司董事長,王向武任總經理,王維勇則以副總經理身份負責主抓公司采購和銷售工作。王向武主攻技術研發,鄧電明負責把研發成果進行商業化。
在鄧電明看來,最初主抓采購和銷售工作的時候,王維勇在管理理念上就表現出了與以王向武為代表的老“三安人”之間的大相徑庭,“兩王”之間的隔閡開始不斷滋長。
對于個中細節,鄧電明沒有具體透露。但是,據一位此前從乾照光電離職的知情人士透露,王維勇主管采購工作期間,事無巨細都要一管到底,甚至包括每一筆采購經費的用途他都要一一過問。這讓主管技術研發工作的王向武很是不爽,在王向武看來,他是技術權威,選購什么必要的技術設備,他自然最清楚,而王維勇不懂這些。
對于“兩王”的矛盾,作為董事長的鄧電明最初積極平衡,兩方安撫。但隨著兩人隔閡越來越深,最后甚至發展到“水火不容”的境地。意識到局面難以平衡,鄧電明說,有一天他找到王維勇,推心置腹地告訴他再這樣下去,公司正常運營管理會受很大影響,因此勸他離開。“他是做小生意起家,對于企業經營管理的理念離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格格不入。出于對公司平穩發展的責任心,我不得不這么做。”鄧電明說。
上述知情人士則表示,乾照光電一路走來,王維勇作為并列第一大股東對公司的發展成長其實也抱有很強的責任心,盡管有些工作方式不太妥當,但相信任何人的初衷都是為公司好。“當初傾囊為公司解決資金瓶頸的時候,王維勇和其妻子周易旗下公司的資產都一點點被掏空了,即便只是出于投資回報考慮,這種貢獻也是值得尊敬的。”他說。
在乾照光電成功上市的“光環”漸漸褪去之后,公司無論是業績還是二級市場表現均開始走下坡路。盡管其中成因眾多,但不能忽視的是,公司管理層及股東間的齟齬,對于這一局面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除“三駕馬車”隔閡不斷加深之外,其他早期股東紅杉資本、葉孫義和鄭順炎也在2011年到2012年部分股份解禁期間開始選擇“用腳”投票,借股價高位大幅減持股份,如今持股均降至5%以下。創始股東之一的葉孫義2012年更是在套現數億元后辭去公司副總經理兼董秘職務,據稱已轉戰PE界。中國證券報記者聯系到紅杉資本中國區基金合伙人周逵,相比于當初入股乾照光電的高調,他現在表示沒有什么可說的。
如今的局面是,乾照光電2013年前三季度業績延續去年全年的同比下滑態勢,公司股價更是由45元的上市發行價跌至目前的不足10元。公司管理層面,王維勇于10月25日辭任公司副總經理,“出走”加拿大居住。目前,王維勇與早前辭職的葉孫義還在公司保留著董事頭銜。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表面上,鄧電明和王維勇盡管關系始終保持密切,但可能也并非鐵板一塊。“否則,為什么兩位股東不能選擇續簽一致行動協議,繼續維持對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地位?”他反問道。
鄧電明堅稱能當好“船長”
乾照光電目前無實際控制人的局面,一度引發投資者的諸多聯想,例如:隨著一致行動關系解除,幾大股東可能會大幅減持公司股權,或者“無主”局面下潛存股東之間控制權爭奪,甚至被外來者“舉牌”、“收購”,等等。
這種擔心并非杞人憂天。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目前A股有76家公司處于“無主”狀態,其中創業板就有9家。盡管各自情況不盡相同,但這可能會引來敵意收購導致控股權不穩定,或者因主要股東意見分歧而延緩決策效率,進而影響到公司經營,遠的如錦州港、九龍山案例,近的也有新寧物流前兩大股東“你方唱罷我登場”的輪番減持鬧劇。
但鄧電明再三強調:一個公司的經營穩定并不取決于有無實際控制人,更多的是管理層對于公司決策的實際把控能力。就目前的乾照光電來講,公司各方面都健康有序,所謂的風險無從談起。
盡管如此,不得不提的是,一直以來,上市公司董事會決議在股東大會上“折戟”的案例時有發生。在與乾照光電新辦公地相隔不遠的另一家上市公司——廈門三維絲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由于部分股東反對,其股東大會今年7月就否決了其董事會精心謀劃的收購北京洛卡環保技術90%股權的決議。
鄧電明也反思道,如果當初公司的股權安排不這么分散,而是作為董事長的他保持一定的控股地位,現在局面可能就更能把控。“董事會層面的決策能力,公司目前的高管層能協調一致,但到股東大會,尤其是一些重大事項例如重組、并購,可能會費一些周折。”他說。
上述業內人士指出,對于合伙制架構的上市公司來說,第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至少應保持在50%以上,且股權結構按照奇數原則安排,這樣才能維持公司治理結構的基本穩定,特別是對于乾照光電這樣成立時間并不長且處于成長期的新興產業類公司更應如此。
鄧電明表示,目前乾照光電的股權結構有歷史成因,也包含他當時作為帶頭人的一種理想化的設想。“家族式企業那種高度集中的股權結構,其弊端我深有了解,這也并非我想要的。”
乾照光電董秘林曉輝則補充道,創業板公司一直以來“三高”的問題十分突出,其中潛存的隱憂不容小覷。如果乾照光電當初發行價不那么高,也許就不會有后來的股東連續高位減持套現,連累公司股價一路下行的后果。
“目前的乾照光電,就像一艘在海上航行的大船,大家不要太多在意誰是船東,而應在船長的統一指揮下共同乘風破浪。我有信心繼續當好乾照光電的‘船長’。”鄧電明意味深長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