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LED行業的補貼動作出現頻率明顯小于前幾年,但是作為極具話題性和敏感性的詞匯,眾人對我國實行的LED補貼行為議論紛紛,褒貶不一。其實,無論是收到補貼的企業還是沒有享受到補貼優惠的企業,最為重要的目標是把自己的產品做好,用品牌信譽和影響力去贏得市場。LED大補之后,行業要的是“strong”而不是“虛胖”。
11月,LED行業的補貼新聞又開始引發業內談資了。11月18日(晚間)飛樂音響公告,全資子公司上海亞明公司于2013年1月17日與11月16日,收到2012年高效照明產品推廣財政第一批、第二批補貼資金,分別為848萬元及6412萬元,合計7260萬元。華燦光電12日午間公告稱,公司申報“采用國產MOCVD設備開發/產業化超高亮度LED”項目,已于近日接到國家工信部項目立項通知,獲批補貼款600萬元,專用于項目所需的設備或材料的購置等,目前該款項已到賬。深圳雷曼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1月5日晚間發布公告稱,2013年度已收到的歸屬于本公司的未披露政府補助資金(其中,2013年上半年政府補助明細已在公司2013年半年度報告中披露)合計372.1萬元。
近兩年來,LED行業的補貼動作出現頻率明顯小于前幾年,但是作為極具話題性和敏感性的詞匯,眾人對我國實行的LED補貼行為議論紛紛,褒貶不一。其實,無論是收到補貼的企業還是沒有享受到補貼優惠的企業,最為重要的目標是把自己的產品做好,用品牌信譽和影響力去贏得市場。LED大補之后,行業要的是“strong”而不是“虛胖”。
LED補貼之路
LED在我國的發展歷史并不久,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LED顯示屏產品才開始在我國以單雙色顯示應用的形式出現。相對而言,LED照明的發展則是近十年的事情了。LED受到各地政府的大力補貼主要從2008年開始。
LED補貼最為典型也是非議眾多是LED上游設備的補貼。對設備進行財政補貼的模式2009年起于江蘇揚州,后來廣東江門、安徽蕪湖跟進。地方政府一般用抵稅的方式進行補貼,這是各地招商引資的常態;揚州模式不同之處在于現金給付。譬如,對企業購置的LED外延片生產所用MOCVD爐以財政資金補助,紅黃光MOCVD補貼800萬元/臺,藍綠光1000萬元/臺;設備到位后補助50%,試產補助30%,量產后驗收提供20%尾款。一時間吸引了璨圓光電、藍寶光電、真明麗等多家LED上游廠商進駐揚州。
蕪湖仿效,但把門檻設高到企業MOCVD的臺數必須50臺以上,但補貼上調20%,紅黃光、藍綠光分別提到每臺960萬元、1200萬元,政策優惠上與其他城市拉開距離。很快,蕪湖招商效果顯現。2010年1月,三安光電與蕪湖市政府簽訂120億元LED投資項目;2月,德豪潤達與蕪湖市政府簽下總投資60億元的LED項目;兩家公司規劃的MOCVD超200臺。只用了一個月時間,蕪湖就完成了揚州一年才完成的招商計劃。
兩地的高額補貼數目震驚了LED業內,也讓MOCVD設備補貼成為當時推動LED行業迅猛發展的重要元素。2011年7月后,揚州政府沒有延續這一政策,同樣,安徽蕪湖也停止對其他廠商實行設備補貼政策,實際上兩年時間已經達成了招商引資的目標。
經歷了兩年時間的補貼熱潮,LED行業的補貼之路開始逐步鋪開。補貼對象開始從上游設備轉向LED照明等下游應用產品,各地政府不再大張旗鼓的向全國招商引資,而是以產品招標的方式補貼更多的LED照明企業。
2012年2月,“2012年半導體照明產品財政補貼推廣項目”進行國內公開招標。隨后7月,因國家政策發生重大變化等原因,原招標文件設定的采購目標已不能滿足新的需求,因而該招標項目被更名為“2012/2013年度半導體照明產品財政補貼推廣項目”,并另行組織招標,中標企業共計39家,中標LED照明產品總數達873萬只,這也是國家首次針對LED產品推廣進行補貼,這直接拉動了LED照明的需求約20-30億元。2013年國家財政繼續補貼LED照明產品和企業。
相較于前幾年的高額補貼和各地政府的狂熱招商,近兩年LED補貼政策逐漸趨于平淡化。業內人士指出,一般政府補貼都在三季度和四季度,由國家或地方政府給予項目補助,以前很多LED公司都是靠政府補貼去推廣產品。今后政府給予LED企業的補貼越來越少,更多靠LED市場機制為導向,去規范整個的市場。
LED大補反響不一
從LED受到國家和各地政府的補貼以來,業內對補貼的反響不一,有人認為這是在助長LED行業虛化浮躁的風氣,不利于LED行業的市場化發展,也有人認為國家補貼是對LED行業的重視和扶持,增強了業內的信心。
贊成方表示,國家對LED行業的大力投入,表明了政府對LED的扶持決心,對于新興的LED業而言,這無疑是強心劑。
反對方則有更多理由提出疑問。首先,補貼的結果是肥了胖子和外來者。早前MOCVD的瘋狂補貼成就了一批以芯片制造的上游企業,按照國際上MOCVD設備售價折合人民幣3000余萬元,LED芯片廠商獲得的補貼相當于設備款的三成多,據公開信息統計,蕪湖2011年對兩項目財政補貼達9億元,占當年286億財政收入的3%。2012年三安收到政府補貼金額高達4.8億元,占到了當年盈利的一半。MOCVD在中國的火熱直接受益者就是國際大廠,德國的愛思強和美國維易科幾乎把持了全球MOCVD設備90%以上的市場,因此,這兩家企業的業務受到大幅度增長,并紛紛在中國開展技術培訓點。
其次,巨額補貼采取政府捆綁的方式,催生了“找市場不如找市長”的口號。在LED產業之前,光伏產業就因為受到政府過度關注和直接參與導致破產。當年,叱咤一時的京東方在合肥政府引進后,2009年靠政府補貼7億勉強實現盈利,飽受爭議。研究人士認為,產業培育固然應該“找市長”,但“市長”們不能拔苗助長,以免讓行業無序競爭,令一些企業盲目壯大,在“找到市場”前已支撐不住,最后成為包袱。
再次,LED產業大補在某種程度上削弱了企業的生存能力。很多“進補”后的LED企業,只會坐守其成,一門心思琢磨如何獲取更多的補貼,以補貼來養企業,而不會借力發力,讓錢生錢,這樣的結果只會違背政府的初衷,讓政府失去扶持的信心。據有關業內人士表示,如果去除政府補貼,很多企業都是不賺錢甚至虧本的,就連一些“大佬”如三安光電和德豪潤達的主營業務都是虧損或低利潤的。
對于大企業不斷傳來進補消息,中小企業的心態尤其酸澀。某企業表示:“政府的一些補貼,我作為中小企業非常有感受的。我認為這種補貼是錯的,補貼的方式應該在退稅等方面,比如歐盟政府、美國政府等,一個LED燈泡售價10美元,普通消費者用6美元就可以買到了,因為有退稅等等。作為我們中小企業來說,我們是永遠享受不到這種只是在前緣的投資。”
或許有人說這番獨白是中小企業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嫉妒心理,但是我們不可否認產業大補帶來的不利影響。國內獨有的補貼方式一度讓LED產業呈現出虛假的繁榮景象,吸引了眾多投資機構和個人的關注。根據有關資料統計,2009—2011年這三年間,國內平均每年都新增20多個LED芯片項目,最多時國內芯片企業超過80多家。
由于資本的大量進駐,行業很快顯現出產能過剩的跡象。有人保守估計,我國大量引進的MOCVD設備有半數未開工,閑置的設備帶來巨大的能源浪費,即使是在現有產能情況下,市場供應仍然變得供大于求,產品價格下降明顯,尤其是上游芯片價格降幅高達30%—50%。下游芯片的價格下跌直接導致封裝和終端應用產品的價格直線下滑,引發行業格局調整和變化。
進補有道企業須審慎
當補貼過后的LED從高高在上的新興戰略產業變成價格混戰的產業,這種殘酷的現實是政府沒有料到的。隨后,各地政府逐漸開始改變策略,不再以自己的意志去進行規劃和干預LED的發展。
今年3月中旬,深圳市以《政府公報》形式廢止2009年3月出臺的《關于印發深圳市LED產業發展規劃(2009-2015年)的通知》。有業內人士稱,整個LED產業實際出現了產能過剩,政府或許擔心其成為第二個光伏產業。深圳LED產業一度是中國LED的代名詞,這次廢止的規劃,也是全國首部LED產業規劃。早前,該《規劃》提出要將深圳“建成全國乃至全球重要的LED產業研發生產基地”,還定下了到2015年產業規模年產值1300億元以上的發展目標。深圳政府的這一行為引起了業內的巨大震動,7月底廣東省原科技廳廳長李興華被調查再一次掀起討論熱潮。
種種爆炸式新聞都印證了過去LED在政府的運作下或多或少的存在著一些不合理,尤其是政府對LED的補貼力度和方式引起了業內的唏噓。隨著LED逐漸經歷市場為導向的階段,各地政府紛紛回歸理性,國家也從政策角度加以扶持和調整,并且財政補貼也變成以產品為標準的終端補貼。
離開了政府“喂養”的LED大企業,一旦開始接觸行業自然競爭,自然少不了一段時日的不適應。此時,企業就需要謹慎對待市場需求與產能供應的關系了。
目前,LED行業正在殘酷的大打價格戰,無論是曾經備受政府關愛的補貼企業還是個人拼搏的中小企業都應該認清現實,始終堅持以產品品質為基石,以開拓市場渠道為先導,以創新產品形式為出海口,真正的打一場有準備有耐心的仗。作為政府而言,審時度勢,把握好財政補貼這一有力的無形杠桿,調整產業結構,還原LED產業健康、有序、理性的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