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led產業已成為新一代節能環保主力軍,也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能源消耗已高居全球第一,各種形式的節能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led行業迅速成為節能領域的一匹“黑馬”。
有消息稱,自2014年1月1日起,美國家庭常用的40瓦和60瓦傳統白熾燈的制造商將停止生產和供貨。受此消息影響,a股led板塊隨即普漲,長方照明、乾照光電等個股更是出現漲停的情況。
據調研機構ledinside預測,2014年中國led照明產品出貨量將達13.2億只,比今年增長68%。
盡管照明端需求出現持續增長,但是中國led整體產能過剩的狀況由來已久。“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隨著美國led照明端應用市場的打開,國內產能過剩的情況能否得到有效緩解?中國led產業能否借此走出產能過剩的迷局?產業大洗牌是否將來臨?
補貼下的產能過剩
2011年,那場席卷珠三角地區的led企業倒閉潮仍歷歷在目——從曾經被資本追逐的朝陽產業,到多家企業老板頻頻“跑路”,轉變之快令人瞠目結舌。投資擴產造成行業產能過剩,通常被認為是導致此次倒閉潮的最大“元兇”。
雖然事隔兩年多的時間,但是產能過剩仍是中國led行業頭上揮之不去的烏云。
美國投資機構lux research中國區總監厲俊對記者指出:“譬如在中國led照明產業鏈中,生產燈泡的環節就至少存在5000家以上的企業,基本上也屬于企業和資本不能再投資的地方。”
他告訴記者,目前國內led封裝企業也已經超過1000家,同樣非常擁擠。而上游生產外延片的企業,也已經超過50家。
“造成產能過剩的最大原因就是行業的預期太高。國家確實推出了很多好的政策也給予大量補貼,在此情形下企業迅速擴張導致行業立即出現過剩。”厲俊說。
同樣投資led照明的紀源資本合伙人于立峰也對記者指出,中國的led照明產業往往依靠大量的政策與財政補貼拉動,甚至需要政府直接給企業相關的工程項目,“所以造成政府一給錢大家就一哄而上的局面,而且行業門檻進入又比較低,容易造成產能過剩”。
于是,中國led產業便出現一邊是政府拼命補貼,另一邊企業卻紛紛倒閉的奇怪場景。
仍有發展空間
不過,于立峰認為雖然當前led產業出現了產能過剩,但這只是一個“偽命題”,“中國的led產業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沒有被釋放”。
隨著中國大氣、空氣與土壤污染的日益嚴重,普通民眾對于環保的意識已經越來越強烈,節能且環保的led照明燈具也慢慢開始被大眾所接受。
“人們開始意識到,不能在強調節能環保的同時,自己卻做一些污染環境的事情。”于立峰說。
新沃資本高級副總裁楊棟銳也對記者表示,當前led產業確實遇到一些產能過剩與技術性的問題,但這只是階段性問題。
不少業內人士也認為,其實目前中國led行業的發展還是較為健康的。每個行業在發展中都會遇到相同的一些問題,如技術障礙、短期的產能過剩等等。
從目前終端售價來看,led照明產品價格下降的速度非常快。楊棟銳說:“目前每瓦單價大約為4~5元,以前則需要幾十元,基本上現在普通老百姓買得起也用得起led燈。”
與此同時,全球led 照明產品的價格也快速下降,如球泡燈和燈管等替代型光源產品的替換最為突出。北美地區如美國政府對于led照明扶持力度就在逐漸加大,美國家庭常用的40瓦和60瓦傳統白熾燈的制造商自2014年1月1日起將停止生產和供貨,便是政府支持的表現之一。
據悉,美國能源之星(energy star)等還計劃對照明產品補貼的數量增長迅速,將促使led照明產品價格進一步降低。市場預測顯示,明年北美地區led 照明產品用量成長率預計達72%。
企業大洗牌將來臨
統計數據顯示,2013 年全球led 照明市場規模約272 億美元;2014 可望達392 億美元,市場滲透率達34%;2015 年將達459 億美元,滲透率有望超過4 成。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賀在華對記者表示,美國市場的打開能夠有效緩解我國led產業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
目前,美國led市場主要集中于sign display和mobile display,其led高需求主要體現在signboard、廣告牌和移動手機產品上,這些領域的需求量仍在繼續增長。
“如今加上家庭照明市場需求的打開,對進軍美國led市場的國內企業而言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賀在華說。
不過,目前led照明產品價格年均下降幅度超過20%,盡管銷量上升市場進一步打開但企業利潤并沒有明顯上升,大部分企業卻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賀在華認為,從經濟學角度來看,在短期供給過剩難以迅速調整的情況下,需求的大幅增加,能夠在短期內改觀led長期“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但他同時提醒道,從長期來看企業為了獲得更多收益可能會盲目繼續擴大規模,如果不加以管制,可能會導致產能過剩的情況繼續惡化。
對于led產業今后的發展,厲俊指出,目前國家在終端補貼方面基本都是給大企業的,因此未來許多小企業肯定會面臨倒閉的狀況。
華創證券研究員段迎晟也認為,在未來2年的價格戰和性能戰的壓力下,國內的芯片廠商將從現在的51家并購整合到10家左右。
在下游方面,轉型快、有渠道優勢的傳統照明企業有很大優勢,轉型慢的傳統照明企業會死掉。有實力的led企業會開始大規模地尋找有渠道、規模優勢的企業,進行整合或者形成策略聯盟。
“這個行業本身就是優勝劣汰的過程,從商業模式上講要從工程類公司向產品類公司、商品類公司轉移。led未來的發展前景是很廣闊的,只不過在這個過程當中有一個提高壽命、商業成果轉化和優勝劣汰的過程。”于立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