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A君原來是家電行業的營銷高管,家電圈不太好混,于是乎另謀出路,跑到照明行業來混了。
依我的觀察,近些年來,類似他這樣的人還真不少。眾所周知,家電行業是中國市場化程度最高,競爭最為激烈的行業之一。因此,對應的營銷手段的復雜性與由此而激發出的營銷手段的多樣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也因為如此,對職業經理人來說,未必都是好事,從某種程度上而言,也意味著職業生涯處在過度競爭的紅海。
所以,一批有志于尋找職業生涯第二春的職業經理人,離開家電行業,涉足照明行業,當然也就不足為奇了。
他們,攜先進的理念而來,具備獨特的視角看待照明行業,具有足以改變行業游戲規則的潛質。
比之于沉迷于照明行業,只在照明行業混的人,他們沒有“營銷近視癥”。
還是說A君吧。
他現在做的事情,至少從理論上,也許足以改變LED行業命運與格局。
依他的構想,我仿佛可以看到十年以前,行業領袖歐普、雷士異軍突起的影子,但又不同于、不限于當年歐普、雷士的成長模式。這種模式,簡單說來,就是高處著眼,低處著手。
所謂高處著眼:
打通上游芯片、中游生產與封裝、下游渠道,從戰略上結成聯盟,共同占領市場。
所謂低處著手:
通過性價比的產品競爭優勢,加上巨額的營銷費用投入,短期內去驅動渠道經營產品,以期快速占領行業的優質渠道資源,利用渠道資源的優勢,反過來植入更多的產品系列,以渠道的優勢,反過來整合數以千計的中游的生產廠家,尤其是類似古鎮的這些中小LED應用企業。之后,通過對上游、中游、下游的整合之后,再祭出殺手锏——價格戰,進行洗牌了。
這個時候,其洗牌的對象就不限于LED領域了,而是整個照明行業了。
照明行業,也許,必將迎來價格戰的“腥風血雨”。
以上,只是筆者從邏輯上的推理,事實是否必然象筆者預料的那樣,我們拭目以待吧。
A君的案例與構想,只是家電行業曾經的“翻版”。但在照明行業,卻是營銷創新。之所以嘮叨這個案例,無非是想讓照明行業的企業提前做好準備,所謂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十余年,沒有躺在功勞簿上高枕無憂的強勢品牌,只有適應環境順勢而為采取有效行動,才能在未來的照明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因此,患營銷近視癥的企業,尤其是那些在行業曾經紅極一時的企業,也許,最先被淘汰的就是他們。這種行業洗牌的案例,在不同的行業一再上演。
想當年,三株口服液、巨人腦黃金、紅桃K……是何著的氣勢如虹。鼎盛時期,僅三株口服液年銷售額達80-120億之多,這在90年代中期簡直是一天文數字。今天,我們在藥店再也見不到他們,他們生存在我們的記憶中;
今天,據了解,他們在特種照明行業仿佛有一席之地;據說,MBA商學院的教材案例中,他們作為營銷近視癥患者,失敗典型,一再拿出來與人分享。成為前車之鑒與后事之師當然,創新,說易行難。但是,又不得不做。小而言之,對企業如此,對個人如此,大而言之,對于古鎮的照明燈飾產業,也是如此。
因為,市場只把機會留給那些有準備并愿意采取行動的企業與個人。所以,照明行業,值此十年未有之變局,時代在呼喚有創新贏利模式的企業。也只有這種企業,才能在照明行業新時代背景下呼風喚雨,成為市場競爭的大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