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務院關于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發兩年半后,稀土產業的重組終于得到確切的消息。工信部1月8日召開了組建大型稀土企業集團的專題會議,表示下一步要重點支持6家企業分別牽頭推進兼并重組。
但剛剛過去的2013年,稀土產業經營步履維艱的狀況整體上并沒有好轉,不但供大于求的問題沒有根本改觀,而且在WTO稀土訴訟初審敗訴后,我國稀土未來的出口政策也面臨變局。
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包鋼稀土、廣晟有色等業內龍頭公司的盈利情況持續惡化,第四季度稀土價格的回落必然導致各家公司無法交出讓資本市場滿意的業績答卷。
整合之路波折多
工信部在上周的會議上提出,要重點支持包鋼集團、中國五礦、中鋁公司、廣東稀土、贛州稀土和廈門鎢業,分別牽頭推進兼并重組,組建大型稀土企業集團。事實上,過去兩年稀土行業的產業整合一直未間斷,但過程并非一帆風順,6大集團與地方政府及被整合企業間的博弈層出不窮。
安信證券分析師齊丁表示,從全國情況來看,內蒙古、山東、福建、江西、廣東、湖南稀土資源歸屬劃分已塵埃落定,但四川、云南仍未確定,資源爭奪或再起波瀾。
1月3日,包鋼稀土的公告顯示,控股股東包鋼集團與內蒙古自治區內的9家稀土企業簽署了《整合重組協議》,約定包鋼集團按照稀土專營權及相關專營政策,將9家公司納入到稀土專營體系之內。9家公司及股東承諾接受與服從由包鋼集團進行稀土專營的各項管理制度,在進入包鋼集團稀土專營序列后,嚴格按照國家指令性計劃進行生產經營。
由于這9家公司在規范運作、財務管理、環保達標等方面還尚難達到上市公司的要求,因此將由包鋼稀土幫助這9家公司實現環保達標并規范化運作,并最終成為包鋼稀土控股的企業。
從表面上看,《整合重組協議》的簽訂是包鋼稀土對區域內稀土行業的兼并重組邁出的關鍵一步,但實際過程并不完美。早在2012年12月底,包鋼稀土與12家稀土上游企業簽訂了《稀土上游企業整合重組框架協議》,對比兩則協議就能發現,涉及重組的公司數量已經由12家降至9家,3家公司已經悄然消失,包鋼集團并沒有“獵”到所有目標。
如果說作為“正規軍”的包鋼集團和包鋼稀土的主要任務是收編“散兵”,那么廣東稀土則必須先“梳理”好與上市公司廣晟有色的關聯關系。
廣東稀土成立于2012年2月,同年12月廣東省政府公布《稀土整合意見》,提出以廣東稀土為主體,對省內稀土資源進行整合。同時從工信部1月8日會議傳遞出的消息看,同樣是由廣東稀土肩負廣東省稀土整合的重任,但是目前廣東省內的4張合法稀土采礦證全部掌握在廣晟有色手中。
目前,廣晟有色和廣東稀土同屬于廣晟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下屬公司,雙方是關聯企業。按照證監會的規定,雙方業務不能存在同業競爭關系,消除同業競爭就成為無法回避的問題。
而為解決同業競爭關系,可走的路只有兩條:或是廣東稀土將未來整合的稀土資產全部注入廣晟有色,并最終實現借殼上市;抑或是廣晟有色的稀土業務轉讓給廣東稀土,成為一家非稀土業務上市公司。
一場廣晟有色和廣東稀土無論結果如何龍爭虎斗不可避免。
產量壓縮尤為關鍵
在國內稀土行業兼并重組的同時,稀土價格依舊疲弱、行業業績不斷下滑、上市公司股價跌跌不休。2013年,包鋼稀土、廈門鎢業和廣晟有色全年的股價跌幅分別達到40.1%、37.81%和33.57%。
生意社提供給記者的數據顯示,市場主要的稀土產品中,多數品種的價格在2013年出現下滑,其中氧化鏑和氧化釹的跌幅居前,分別達到28.57%和26.19%,鏑鐵合金與金屬釹的價格也分別下滑了23.40%和10.99%,這些產品的價格較2011年價格最高時都下跌超過了75%。
與此同時,各家上市公司的業績同樣每況愈下,包鋼稀土2013年前三季度凈利潤為13.24億元,同比減少21.61%;廣晟有色出現了3447.39萬元的虧損,而2012年同期的凈利潤則達到3757.46萬元。
事實上,從2013年6月份開始,隨著南方各地對于稀土非法開采、冶煉和銷售的治理力度不斷加強,第三季度開始稀土價格曾出現大幅反彈,但進入第四季度后稀土價格再度步入熊市,因此板塊內各家公司全年的業績同樣不被看好。
為了避免年報出現赤字,一部分上市公司又玩起了關聯交易的把戲。2013年年底,前三季度業績最不理想的廣晟有色就將價值2.85億元的稀土氧化物出售給關聯公司,以期回流資金和提升業績。
生意社稀土行業分析師劉銳星認為,稀土產量供大于求,直接導致價格疲弱,如果能夠從源頭上控制稀土的供給數量,對于稀土價格的回溫將有很大幫助,不過沒有哪家公司有意主動放棄市場。
此外,由于WTO初步裁定我國現有的稀土出口配額政策、稀土出口關稅等限制政策違規,意味著現有的稀土出口管制可能就此終結。從2015年起,我國稀土出口政策可能會做出調整,出口配額或將改為出口許可證,關稅則會被取消。因此,在WTO敗訴的壓力下,落實大集團的整合更加迫切,今年或許會有更多政策細則出臺。
六大集團今年將繼續各自的兼并重組計劃,同時對礦山資源和增加生產指令計劃配額的爭奪同樣不會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