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聯建光電董事長劉虎軍答投資者提問 ②投資者提問現場 ③聯建光電董事長劉虎軍在交流會現場 ④聯建光電后焊線生產車間 ⑤投資者參觀聯建光電生產車間
近日,因聯建光電定增收購分時傳媒,公司業務重點增加了LED廣告的運營,所以聯建光電收購后的發展前景、具體的整合措施等,成為投資者最為關心的話題。
活動中,聯建光電董事長劉虎軍及董秘鐘菊英對投資者的提問進行了詳細解答。部分中小投資者在交流時表示,以往單獨去上市公司調研,往往頗費周折,通過參與深交所組織的一系列活動,對上市公司的了解更為具體,也有效降低了投資風險。
廣告運營商情結
談及為何對廣告公司運營情有獨鐘,劉虎軍稱,這與自己創業初期的經歷有很大關系。
1998年,劉虎軍開始進入LED行業,當時他在云南開了一家LED貿易公司。其實,一開始劉虎軍并未打算做貿易,而是希望用LED大屏幕來開展廣告業務。
“通過運營LED大屏幕幫客戶投放廣告,是我們最初的設想。”劉虎軍稱,“同年,我們去硅谷考察之后,發現這個設想不具備可操作性。”
據劉虎軍介紹,當時一塊LED大屏幕成本是1000多萬,單位成本每平方米十幾萬。但是,每平方米的廣告回報遠遠覆蓋不了成本。“所以當時就意識到這個想法雖然很好,也確實是一個商業機會,但是時機并不成熟。公司當時只好踏踏實實地做貿易商、代理商。這樣我們在云南做了近兩年的貿易商。”
2000年,劉虎軍在深圳創辦了LED工廠,在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提高LED大屏幕產品的質量。劉虎軍分析,這一時期,要運營大型的廣告公司,投資經驗是必不可少的,因為每塊大屏幕都要投入很多資金。
2008年從風投獲得融資之后,劉虎軍認為,“可以實現自己的廣告商情結了。”不過,董事會認為應先把顯示屏這個主業做扎實。所以在2008年,聯建光電還是一心做顯示屏。不過,這時公司已經對未來的發展規劃了新路線。
劉虎軍告訴投資者,LED的產品類型很多,但根據未來的規劃,公司把研發生產重點放在廣告屏這個子行業。他認為,廣告屏行業的技術特點不太一樣,比如說要省電、使用時間長、維護要簡單,可靠性要求高,不能出問題。因此,公司在這一塊業務投入了比較多的精力。
“付出總有回報!到了2010年,在廣告屏方面,公司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第二到第四名加起來的市場份額,都沒有聯建光電多。”劉虎軍說。
三位一體優勢
聯建光電在與分時傳媒合作以前,就已經勾畫出了公司未來整體的發展格局。
劉虎軍介紹稱,聯建光電深圳的業務是生產LED設備,實際上是在做技術儲備;北京的聯動文化,是把全國各地的廣告時間統一在一個平臺上進行全國發布,是一個全國性廣告發布平臺;分時傳媒的銷售能力比較強,特別是戶外銷售能力。這樣下來,聯建光電就變成三位一體,有做技術的,有做平臺資源的,有做廣告發布的,公司產業鏈的優勢也就凸顯出來了。
對于協同效應的具體分工,鐘菊英稱,聯建光電原有的LED生產業務作為廣告運營業務的技術儲備平臺,聯動文化則作為一個資源平臺,未來所有的媒介平臺由聯動文化來建立。分時傳媒作為上市公司的一個銷售平臺,三個平臺優勢互補,實現傳統大屏與LED大屏廣告的聯動傳播,從而帶動聯建光電LED廣告屏的銷售和合作業務。另外,分時傳媒在戶外廣告運營這一領域具有專業優勢,還可以為LED戶外媒體的選址提供寶貴經驗。
劉虎軍表示,在過去,公司平臺整合資源能力很強,銷售能力相對較弱。而通過收購分時傳媒,短板變成了“長板”。所以,劉虎軍認為,聯建光電收購分時傳媒之后的業務模式,并非轉型,因為實際上公司一直在籌劃,只不過現在才浮出水面。現在聯建光電產業鏈布局已經完成。
對于現場投資者關心的聯建光電業務轉型,能否平穩過渡的問題,劉虎軍十分自信。他告訴投資者,聯建光電的業務升級并不是在收購之后才開始。他透露,自從2011年上市之后,自己的主要精力已經放在廣告運營業務的探索上,已經有至少三年的積累。
劉虎軍介紹,顯示屏制造領域,相比廣告運營,業績增速比較緩慢,很難像廣告業務那樣,可以實現倍增式發展。而且,廣告行業整個市場容量,至少有七八百億的市場空間,也非制造業務可以相比。
同時,他認為,制造業務和廣告業務接觸的客戶規模也不可同日而語。據了解,過去聯建光電從事制造業務,客戶規模普遍不大。但現在,聯建光電的客戶已有很多像奧迪、聯合利華、寶馬這樣的世界500強企業。
對于聯建光電未來的戰略部署,劉虎軍認為,從LED屏幕的制造商到LED廣告的運營商,公司的戰略是三步走。
第一步是做技術平臺。公司的技術儲備是經過長期積淀,所以具有競爭優勢。比如省電這一方面,公司比別人的電費永遠低30%~40%。例如,像中關村[-2.42% 資金 研報]一塊1000多平方米的屏,一年將節省電費100多萬,五年就能節省500多萬的費用。
另外,劉虎軍稱,聯建光電的廣告屏有些用了五年之后有還像新的一樣,而有些競爭對手的廣告屏用了三年之后可能就要換了,所以用戶的折舊費用也不太一樣。同時,公司在售后維護也非常迅速,安裝也比較方便。
第二步,建立廣告屏的位置優勢。按照聯建光電的計劃,公司在跟全國各地的廣告客戶、媒體客戶建立良好關系后,公司將會與對方進行協商,采用對方出位置,聯建光電出廣告屏的方式,達到1+1合作,實現共贏。根據聯建光電的“千屏計劃”,公司要在核心城市的核心位置,裝置1000塊聯建光電的廣告屏。劉虎軍笑稱,深圳是一個核心城市,深圳的深南大道有一些商圈位置,像市政府旁邊的位置,經常堵車,所以受眾情況就比較好。
劉虎軍認為,聯建光電在收購分時傳媒前,做的是第二產業。如今,公司正走向第三產業,從事現代服務業。聯建光電過去發展是通過技術創新,但是“千屏計劃”,則是商業模式的創新,這兩個創新相互交替,共同發展。
第三步,則是收購分時傳媒。據介紹,分時傳媒有兩大部分業務,一部分是自有媒體,做傳統的業務;另一部分是做廣告代理。代理業務有一個體系叫ETSM系統,即把全國各地不同的媒體信息放到里面去,然后客戶需要發布的時候就只需通過分時傳媒,幫助客戶在全國實行投放。
據介紹,ETSM系統的優越性在于有4萬多個媒體資源信息,發布的面積有將近1000萬平方米。劉虎軍認為,收購之前,聯建光電有好的廣告屏位置,分時傳媒有很強的廣告代理能力。整合之后,這個盈利模式會更加強大。
根據聯建光電的“千屏計劃”:公司劃出55個重點城市,每個城市平均10塊屏,這就達到超500塊屏幕的規模。千屏的另外500塊屏幕將在像湛江、陽江、茂名等三四線城市,這些城市可能每個城市只有1塊屏幕具有運營價值。這部分廣告屏只需要做代理業務,并不需要收購。
“所以千屏計劃,就是手里緊抓500塊核心城市屏幕做自有資源,另外500來塊屏幕發展戰略合作,這樣組成1000塊屏進行銷售。”劉虎軍稱。
據介紹,聯建光電還將建立一個聯播網(CCPU)。劉虎軍認為,目前進行戶外廣告投放,可以實現一站式發布的只有分眾傳媒,分眾可以把廣告主的廣告進行全國投放。未來CCPU也要朝這個方向發展。
劉虎軍稱,以此次收購分時傳媒為例,未來公司的并購也會與此次類似,主要以定向增發的方式進行。一方面完成了全資控股,另一方面,又不會消耗上市公司的貨幣資金。通過收購后的合并報表,歸屬于母公司的現金儲備反而更加雄厚。
五年業績承諾捆綁
由于投資者對收購分時傳媒非常關注,活動中,鐘菊英詳細介紹了收購分時傳媒的背景。
據介紹,分時傳媒原有12個股東,其中11個自然人,另外一個股東是分時傳媒的一個員工持股公司。所以收購之后,分時傳媒大部分的骨干員工都成為了聯建光電的股東。這也使得分時傳媒骨干員工的利益與收購之后的發展捆綁在一起。
值得注意的是,證監會對上市公司收購標的業績承諾的期限要求一般是三年,但是分時傳媒對上市公司的業績承諾期限長達五年。鐘菊英介紹,在收購之后,分時傳媒的原股東合計持有上市公司22%的股份,成為了聯建光電的第二大股東,所以他們肯定希望分時傳媒能有更長遠的發展。
鐘菊英明確表示,此次交易不是為了并購而并購,而是希望公司在中國的戶外廣告市場獲得長足發展,所以也要求分時傳媒的業績對賭期長達五年。
據了解,此次聯建收購分時傳媒的交易目的,主要是因為聯建光電未來希望打造千屏規模的媒介平臺。不過,如果單純依靠目前上市公司自身的銷售能力,千屏計劃的完成會比較緩慢,所以公司希望借助分時傳媒這個全國性的戶外廣告銷售平臺,迅速提升銷售能力。
據介紹,分時傳媒收購完成之后,增強了聯建光電廣告的銷售能力和協同效應,聯建光電將實現從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的轉型升級。另外,聯建光電還會加強對收購分時傳媒之后的管理,通過向分時傳媒派遣風控負責人,從而做好法務、財務方面工作的管理,同時進行一些業務整合。
在接受投資者問答的環節,劉虎軍進一步補充稱,如若達不到業績承諾,分時傳媒的管理層必須將差額部分,按照增發預案披露時的股票價格,償還給上市公司股票或現金,而不是按照目前的市價來補償股票,這也使得分時傳媒的管理層,提高了做好分時傳媒業績的動力。
鐘菊英介紹,在定向增發過程中,聯建光電的實際控制人劉虎軍也參與配套融資,在并購的同時也不喪失控制權,反而在增發后加強了對聯建光電的控制權。
活動中,鐘菊英還詳細介紹了分時傳媒的發展歷史和業內地位。據介紹,分時傳媒是中國最大的,也是唯一的戶外廣告媒體超市,為廣告主提供戶外廣告發布的一站式的超市化的解決方案。
據了解,分時傳媒最主要的優勢,是它具備一個全國最強大的戶外媒體數據庫。數據庫覆蓋了所有的戶外媒體,以及全國330個城市,1萬多家的媒體主顧,4.43萬個廣告位,966萬平方米的戶外媒體資源。這些資源,通過分時傳媒的核心數據庫系統來進行有效的管理。分時傳媒還有覆蓋全國戶外媒體提供服務的龐大團隊。2008年最多的時候有600多個人,光是媒介團隊就有200多人。
鐘菊英介紹,分時傳媒的資源整合模式,已經獲得了國內外一線品牌戶外公司的廣泛認可。近4年來,分時傳媒的數據庫,無論是媒體的資源數量還是媒體組的數量、覆蓋的城市數量,戶外媒體資源的總面積,每年都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