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燈飾產業的興起直接帶動了珠三角地區一批小城鎮的繁榮與發展,不少小城鎮借此一躍成為了引人注目的專業特色鎮。作為“中國燈飾之都”的中山古鎮鎮,依托著全國性大市場以及品牌影響力,每天吸引著國內外的商家往返其間,可謂“客流如鯽”。而與古鎮僅有一橋之隔的江門荷塘鎮,也同樣受益于燈飾產業成為“江門燈飾產業基地”。然而,經過近十幾年的發展,中山古鎮和江門荷塘卻呈現出不同的發展模式。定位于“燈都后花園”的荷塘,面對競爭加劇和環境要素變化,如何發揮現有資源轉型升級?作為行業標桿的古鎮,其發展經驗和轉型壓力又給江門帶來何種啟示?
比外在
荷塘
有后廠,無前店
在荷塘鎮南格工業區東部,三四百家燈飾企業匯聚于此,這里是荷塘鎮的工業中心,多年來吸引了不少國內外企業在這里興業建廠,也成就了江門燈飾產業基地的蓬勃興起。
驅車沿著南華路前行,如果不是當地人介紹,常人很難相信這里便是燈飾產業基地的心臟地帶。街道兩邊很少見到燈飾企業的招牌,更多的是剛剛開業的酒樓、五金店,以及堆放不少雜物的街道口。一路上可以看到不少新蓋起的空樓層,上面掛著“廠房招租,價格便宜”的橫幅。整個街道略顯冷清,并沒讓人感到燈企發展的繁榮,而只在一交叉路口,記者才在一個路牌上看到“燈飾基地”的字樣。
“荷塘錯過了發展燈飾市場的機會,這條街兩邊如果用來開燈飾門市店那該多好。”荷塘照明電器協會秘書長李志良指著兩旁的店鋪對記者說道,言語中帶著一絲惋惜。據他介紹,大部分燈飾廠并不沿街開門店,而是分布在街道后面,即所謂的“有后廠,無前店”。
記者走訪發現,的確有不少廠房隱居街道其后,不過在記者隨訪的幾家企業當中,工廠多數處于半停半開狀態。一家燈飾老板表示,由于春節后招工難的問題,大部分工廠都還沒有開始正常生產,并且目前整個產業經濟形勢不太好,生意不好做。
當地老板告訴記者,一直以來荷塘燈飾市場雖不興旺,但并不影響當地燈飾產業的生存和發展,而秘密就在于旁邊的中山古鎮。“我們生產的產品都要運輸到古鎮,那里既是全國燈飾市場中心,也是物流集散中心。”
古鎮
一橋之隔,情景相異
記者乘坐351路公交車,從荷塘荷花池起點站出發,全程體驗了早在2009年開通的江門至中山跨市公交的便捷。江門荷塘鎮到中山古鎮鎮只有一江之隔,公交車經過馬滘橋便直接進入了中山,半個小時后,公交車便到了古鎮鎮中心,全程只需3元。
雖然同是燈飾基地的中心街道,但和荷塘南華路不同的是,古鎮的新興路卻呈現出另一番景象。在新興路一帶,燈飾企業星羅棋布,一家挨著一家的門市店布滿街道,各類燈飾品牌、店鋪名稱、燈飾人才培訓機構、燈飾廣場、大賣場的招牌廣告充斥其間,“中國燈飾之都”的繁華景象立現眼前。周邊街道也同樣密布著燈飾店鋪,車輛十分擁擠,公交車司機向記者抱怨道:“古鎮現在都成了一座‘堵城’!”
這里就是古鎮長達10公里的“燈飾一條街”,經過發展和改造,現已經被打造成為集燈飾展示銷售、商務辦公、金融與信息服務以及旅游觀光于一體的商業街,匯集了開元燈飾、勝球燈飾、華藝燈飾等幾千家的燈飾商鋪以及燈都時代廣場等標志性超級賣場。如今,古鎮像磁鐵一般,吸引著國內外的燈企在此匯聚淘金,當然也包括荷塘。
比內在
荷塘
承接古鎮產業轉移
“后花園”面臨擴園尷尬
“古鎮這個燈飾市場壟斷現象嚴重,中小微企業成本不斷增加,生存壓力很大。”歐派帝燈飾廠負責人王先生今年剛把廠從古鎮搬到了荷塘,目前還處于裝修階段。接受記者采訪時,王先生正在古鎮和客戶接單洽談。他告訴記者,迫于成本壓力,廠房不得不進行轉移,在荷塘設廠生產,在古鎮開設門市店進行商貿銷售。
像歐派帝這樣的企業,其產銷模式正是荷塘燈飾產業興起的最大推手。承接古鎮產業擴張和轉移,從而打造“中國燈飾之都”的“后花園”。然而,經過多年來產業格局的不斷變化,如今燈都的后花園顯然已經不止荷塘一個。周邊的橫欄鎮、小欖鎮、板芙鎮、外海街道如今也都發展強勢,相比之下,荷塘燈飾產業的發展氣勢則日漸式微。
從1989年到1999年,荷塘鎮修建了西江、白藤、馬滘、荷塘大橋等四座大橋,打通了通往佛山、中山的陸路交通,從而改變了“孤島”的歷史。“那時古鎮的燈飾產業已經初具規模,‘燈都’的品牌也已經打響,大量企業紛紛涌入古鎮,直接帶動了土地價格的飛漲,而只有一橋之隔的荷塘,土地價格卻十分便宜,因此成為燈飾企業創業的樂土。”胡立壯說,2004年左右古鎮的土地價格已經在每畝20萬以上,而荷塘卻在七八萬左右,加之荷塘勞動力價格也很便宜,因此在生產成本上,荷塘比古鎮更具優勢。
2006年,南格工業區東部被省科學技術廳正式批準為燈飾產業基地,總規劃開發面積4005畝,成為繼中山古鎮“中國燈都”之后的一個新興燈飾產品基地。
然而2008年后,荷塘燈飾產業開始遇到了瓶頸。據胡立壯介紹,除了金融危機給企業帶來了創傷之外,同年土地開始收緊,土地不能隨意出讓,要到交易市場進行拍賣,因此新的企業落戶荷塘就開始變得困難。
古鎮
抓市場、抓營銷
從“馬路經濟”到“賣場經濟”
中山市順達燈飾有限公司總經理鄧松明是古鎮不斷夯實國際化燈飾市場的見證者之一。現年61歲的他也是古鎮燈飾行業發軔的第一批創業者。上世紀90年代初,古鎮還是一個不為人所知的農村小鎮,第一批創業者只能依靠向內地推銷產品的方式謀生。一些企業開始在新興大道開門市店,恰逢當時全國各地開始搞燈飾廣場,于是新興大道兩旁的門市店逐漸多了起來,“馬路經濟”因此興起。
鄧松明最初做的是閉路監控設備的生意,1994年古鎮的“馬路經濟”興起之后便開始轉行進入燈飾行業。
1999年,古鎮在無場館無經驗的情況下舉辦了第一屆燈博會,不僅吸引了國內的幾十萬客商,而且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40多個國家的客人,一舉將古鎮推向以燈飾產業為主的發展道路。此后,嘗到甜頭的古鎮不斷依托燈博會這一平臺,國內外企業紛紛來此建廠開店,新興大道一帶開始繁盛,“燈飾一條街”因此逐漸形成。
胡立壯認為,古鎮燈飾產業成功的秘密就在于其緊抓“市場”這把利劍。經濟學里的“洼地效應”提出,如果能夠創造理想的經濟和社會人文環境,使之對各類生產要素具有更強的吸引力,就可以形成獨特競爭優勢,吸引外來資源向本地區匯聚、流動。
然而,隨著近年來營銷模式、品牌推廣方式的改變,當初的“馬路經濟”已經無法滿足古鎮燈飾市場的擴大,因此開始向“賣場經濟”轉變。為此,古鎮打造了諸如世貿、時代、世紀、銀泉等各大專業燈飾賣場,進一步擴大行業市場的集群效益。
古鎮鎮長蘇恩明表示,未來以打造全球最大的燈飾品牌展貿中心為目標,全力建設古鎮燈飾城全國連鎖營銷平臺,計劃5年內在全國主要大城市建設30家以“古鎮燈飾”為對外統一品牌的連鎖商廈。
比遠景
LED產業“瘋投”的啟示
近年來,以LED新光源為代表的新一輪革命正在影響著傳統燈飾照明行業,催促國內許多地區投入到這個領域,紛紛建設照明燈飾專業市場、生產基地,市場競爭異常激烈。
胡立壯告訴記者,LED產業對荷塘燈飾行業的影響也十分明顯,經過調研發現,從去年開始,傳統燈飾企業很多面臨經營困難,不少企業開始轉向LED領域。“LED是大勢所趨,也是我們未來發展的重點。”
事實上,早在幾年前,江門就已經開始在LED行業進行了布局。近年來,外海LED綠色光源產業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外海為核心的整個江海區已成為江門新興的制造業基地、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2011年更是獲得了廣東省火炬計劃半導體綠色照明產業基地稱號,在燈飾照明領域開闊了一片新天地。
目前,外海共有綠色光源產業企業10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15家,產品覆蓋芯片、感光油墨、熒光粉、LED驅動器等元器件、LED顯示屏、大功率城市照明路燈等產品,擁有江粉磁材、建滔積層辦等產值超億元的骨干企業6家。為了在綠色光源產業搶占先機,外海引進澳門財團投資成立中國(江門)國際綠色光源博覽交易中心,將斥資40億元打造全國最大的LED產品交易市場,努力建成中國綠色照明之都。
“外海和荷塘發展不同,外海從一開始就定位于綠色光源領域,而荷塘是依托傳統燈飾產業,不過就目前的勢頭看,外海比荷塘發展更快、更充分。我們的企業也在轉型,但比外海晚了幾年。”胡立壯說。
周邊佛山、中山、深圳、珠海也都加快了LED產業發展步伐。面對這種形勢,和荷塘同樣以傳統燈飾起步的古鎮,并未像周邊地區那樣發起上游產業的競爭,而是整理出一套“燈光”理論。
“如果把擁有傳統燈飾設計優勢的古鎮看成‘燈’,那么周邊地區新興上游技術產業就是‘光’,我們發揮自身優勢,把更多精力集中在燈飾設計研發和增強營銷能力兩大方面,在LED領域進行突圍。”中山市照明電器行業協會秘書長區德成說道。
據介紹,古鎮將規劃337畝用地建設全國最大的LED展銷中心和規劃500畝用地建設新光源制造示范中心,并增大財政補貼,鼓勵引進LED相關先進設備,鼓勵設立LED檢測檢驗平臺,全面實施鎮中心區LED景觀照明應用示范工程,全力推進LED CITY建設,全面打造全國LED銷售應用基地。
策論
■
荷塘鎮黨委委員胡立壯:
打造燈飾零配件基地
在燈飾照明領域,古鎮是月亮,周邊城區就是星星,“一月多星”的局面已經形成。古鎮的市場已經經過多年的培育,“中國燈都”的品牌也難以撼動,荷塘如果想迎頭趕上并超越,現階段并不現實,只能依托現有條件,借助古鎮功能輻射謀求發展。
目前,荷塘準備征地300畝左右,著力發展燈飾零配件基地,這或許能給荷塘迎來新的契機。荷塘的企業不一定要像古鎮那些大企業一樣面面俱到,而是應該在一個領域做專做精。未來基地如果轉做零配件,同樣可以吸引更多的零配件生產企業集聚,形成一定的特色和規模。同時,荷塘鎮應該和古鎮加強產業協作,爭取更多的合作以實現共贏。
荷塘照明電器協會秘書長李志良:
完善基地產業服務
建配套物流中心
雖然近幾年我鎮也在不斷地完善各種產業、生活配套設施,但路橋狹窄,缺乏物流市場,缺乏配件交易平臺和燈飾批發、零售市場,生活、娛樂配套設施不完善,第三方服務公司和人才不愿意到荷塘來,以及對荷塘營商環境的憂慮等都極大地制約了產業的發展。 因此,政府應該有力地宏觀調控及引導,制訂有針對性的產業優惠政策,積極引進相關的服務機構和完善相關的產業配套設施,如在江珠北沿線高速路口附近建立一個物流市場,這樣荷塘的企業就不用再跑到古鎮,而是直接通過這個物流市場把產品發往各地。
除此之外,這些配套服務設施還包括產品檢測中心、人才培訓、會務開展、廣告策劃、金融機構、外貿中介、法律服務、餐飲住宿、證照辦理等。只有完善且集中的配套服務,才能讓產業集群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讓荷塘的照明電器產業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
五邑大學教授李辛沫:
建立長效產學研基地
荷塘鎮燈飾產業最大的發展瓶頸歸根到底在于人才,企業缺乏燈飾設計人才,更不用說建立一支研發設計團隊,大部分產品也處于抄襲模仿階段,很少有原創產品,因此在市場上沒有競爭力。
因此,荷塘要想提高企業自主創新和研發水平,更新產品制造工藝技術,就必須建立一個長效的產學研基地。目前,江門荷塘照明電器協會正聯合荷塘鎮府、五邑大學共同打造“荷塘燈飾產業服務平臺”,該平臺建立起來以后,將立足產業,在工業產品設計、人才培養、燈具檢驗檢測等方面服務企業,通過政府、企業及學校三方的合作,打造一個產、學、研的一體化基地,為提升產業、促進產業的發展壯大起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