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上看,風險投資是將資本投向蘊藏著失敗風險的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的研究開發領域,促使高新技術成果盡快商品化、產業化,以獲得高資本收益。但也有風投機構在項目選擇上另辟蹊徑,走上了一條區別于傳統風投的道路……
英特爾、蘋果、谷歌……這一個個影響時代的科技巨頭背后,作為創新型科技企業“孵化器”的風險投資機構(VC/PE),如紅杉資本、KPCB和安德森·霍洛維茨基金等功不可沒。隨著上個世紀90年代國外風投機構陸續進入我國市場,以及新浪、騰訊、百度等互聯網企業相繼登陸資本市場,“天使投資人”、“GP/LP”等術語也逐漸為人所熟知。
跟著國家補貼跑
通常而言,風投機構運作項目的整個流程主要包括四個階段,即募資、投資、管理和退出等。對于風投機構而言,如何選擇合適的項目是其考慮的重點。
“在投資項目的選擇上,我們比較傾向于國家‘十二五’規劃重點扶持的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及行業內有望形成核心競爭力的公司。這類項目符合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大趨勢,能享受一定財政補貼等優惠,退出預期也相對看好。”力合清源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蔣宇表示,項目投資要講究順勢而為。
以LED照明行業為例,近年來LED路燈采購招標、半導體照明“十二五”規劃等利好政策頻出,2012年發布的《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提出安排22億元補貼資金支持推廣節能燈和LED燈。一時間,各路風投資金紛紛入駐LED行業。
“當時我們看中LED照明行業的創業型公司,一方面在政府產業政策引導下,其財政補貼對提升公司業績能有實質性利好;另一方面,當時這類企業在上市方面也具比較優勢,利于投資項目退出后的增值兌現。”一家PE機構的內部人士說。
據統計,僅2012年一季度,就有茂碩電源、長方照明、聚飛光電等8家LED企業獲得上市或者過會待發,這比2011年全年LED企業上市總數還多。提前布局LED企業的同創偉業、保騰創投、長飛投資等PE機構也因此賺得盆滿缽滿。
投中集團分析師李玲表示,雖然政府財政補貼是支持創業企業發展的一種有效方式,但風投在投資時應著重考察其盈利模式,那些主要靠政府補貼及獲得政府訂單的企業未來所面臨的不確定性較大。
“對于受政策影響較大的行業,我們會仔細分析公司營收中政府補貼占比的大小。如果逾七成的盈利來自于政府各種形式補助,說明公司盈利能力有限,一般不會考慮這樣的企業。”上述PE人士說,即使純粹依靠政策導向做項目,風投也會思考一哄而上之后,行業未來是否面臨產能過剩等問題。
投資不避“爛蘋果”
據數據統計,今年一季度成長型投資有89起,PIPE(私人股權投資已上市公司股份)策略投資有22起,另外還出現兩起并購。雖然PIPE的投資案例數目不及傳統的成長型投資,但其資金投資占總額的47.1%,超過了成長型投資。
“區別于傳統的投資未上市公司項目,PE投資已上市公司定增這種PIPE投資近年來已逐漸升溫。”李玲認為這與風投行業面臨的投資和退出環境有關,一方面經歷過前些年行業的“野蠻生長”后,優質的Pre-IPO機會已大幅減少;另一方面停滯逾一年之久的IPO重啟后仍是磕磕絆絆,PE在一、二級市場套利前景不如以前明朗。
但歸根到底,定增項目帶來可觀的回報是風投選擇PIPE策略的根本原因。PE機構深創投在去年一季度參與上市公司歐菲光[0.14% 資金 研報]的定增項目,總投資額約1.92億元,交易價格為37元/股。截至今年4月18日收盤,歐菲光每股股價已達46.9元,給深創投帶來良好回報。
“風投采取PIPE投資能增加PE資本流動性,提高PE資本的變現能力。同時,從已投項目所處的孵化、成長和成熟等不同階段考慮,PIPE投資還能平衡公司自身資產組合,以平抑風險。”蔣宇說。
李玲表示:“對于很多風投機構而言,以創投業務為核心、衍生上下游產業鏈是其未來發展方向,而參與上市公司定增項目是風投涉足二級市場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未來PIPE投資將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今年一季度,新興產業成為風投投資的密集區,僅互聯網領域就有26起投資案例,排名第二的為生物技術/醫療健康,共有11起,電信及增值業務有9起,與機械制造并列第三。雖然戰略性新興產業最為受寵,但仍有一些風投逆市而行,對一些傳統行業中的成熟期企業,甚至是業績虧損而需要政府補貼的公司“情有獨鐘”。
以平安創新資本為例,去年12月,公司耗資約6億元申購重慶鋼鐵[1.33% 資金 研報]定向增發的2.12億股,投資占股比例為4.78%。重慶鋼鐵公告稱,此次向平安創新資本等5家機構實施股份增發是為完成向大股東重鋼集團收購相關資產的運作,實現重鋼集團鋼鐵資產整體上市。
但重慶鋼鐵近年來的業績不盡如人意。年報顯示,2011年重慶鋼鐵虧損14.7億元,2012年由于收到20億元的巨額政府補貼,公司實現凈利潤9881萬元,但2013年公司再度大幅虧損24.99億元。從二級市場表現上看,自申購當日至4月18日收盤,公司股價已下跌11.83%。
“目前傳統行業整體并不景氣,部分上市公司經營困難,風投增資入股這類企業,或主要是看好公司重組后的表現,盡管短期可能變化并不明顯。”李玲說,由于這類上市公司股價大多處于低位,風投能以較低成本入駐,風險偏小,未來退出時較IPO也相對容易。
“風投大手筆參與業績較差的上市公司定增,也不排除存在著某種‘買殼’意味。”蔣宇表示,與一般PE不同,這類風投會參與買殼重組的過程,通過借殼上市后再實現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