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經濟特區的建設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猶如“脫了韁的野馬”飛快的奔騰,中國的GDP值也年復一年的直線上升。此時,在內地企業用勤勞的雙手和智慧的頭腦挖掘本土市場更大潛力時,外資企業“忽如一夜春風來”,強勢“登陸”中國內地市場,其中包括臺資企業。在照明燈飾行業里也有不少臺資企業,如億光照明、鉅鼎照明等,這些品牌都是為人熟知,且在內地市場發展數十年的沉淀下來,都累積了豐富的客戶資源和掌握成熟的渠道方式。
有臺資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初來乍到時臺資企業也曾遇過不少棘手問題,從企業管理、營銷策略、產品結構等都與內地市場文化“水土不服”,但經過多年的發展,臺資企業也漸漸適應本土市場氣候,在品牌建設和渠道建設等方面都“入鄉隨俗”。
內地企業與臺資企業管理差異化:5S
有行業人士曾討論過臺資企業和本土企業在管理層面上的差異,認為本土企業管理比較感性化,俗話說:“法律是死的,人是活的”,內地企業相較而言更會為員工設身處地著想,常常會組織開展企業內部拓展活動,增進企業員工彼此間的交流距離,以此促進構建和諧的企業文化。而臺資企業則相對來說比較嚴格,軍事化管理。
康爾富營銷總監于鑫告訴記者,鉅鼎照明企業管理引用的是5S模式。這5S管理模式脫胎于日本,軍事化、規范化、制度化和標準化是其主要特征。“5S”模式指的是:整理(SEIRI),即區分要與不要的東西,爭取最大空間;整頓(SEITON),即將要的東西進行整頓、規劃,放整齊,標識清楚,嚴格的公司會要求在30秒內能找到任何一份所需要的文件;清掃(SEISO)和清潔(SEIKETSU),指對工作環境的每一個角落進行打掃,甚至包括門縫和抽屜底部,檢驗人員會帶著白手套摸索這些部位;素養(SHITSUKE),則是維持和堅持前面的4S,最終養成習慣。因為臺企相信,人只要重復一個動作31次,就能養成一個習慣。
因此,在臺資企業中一般都會運用這種模式,還會請來專人指導培訓,對企業員工的要求都會制作成一本手冊。
“臺風”登陸內地市場,不完全本土化
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企業間的競爭也從最初的價格戰進入品牌競爭階段。在現代消費環境下,品牌實際上就是一種信譽擔保,品牌價值的提高意味著消費者對其的信任度增加,意味著企業可以獲得更多的用戶資源,這正是當前企業核心競爭力所在。
照明企業在每一年都會進行新品發布會、技術交流會等活動,有的企業也開始嘗試著和行業媒體合作舉行行業交流研討會。不管是什么形式,都集中體現了照明企業立定決心從“有品無牌”走向“有品有牌”的階段。
其次,就是越來越多的LED照明企業在傳統媒體上宣傳品牌,如宏光照明請來著名演員黃圣依作為代言人,千泰照明有著名電視主持人何炅,索正有“光頭”郭冬臨,加零有高圓圓等。臺資企業似乎對此并不感冒。一行業人士解釋道,因為很多很多外資企業,包括臺資企業在中國內地市場大部分走的都是高端工程渠道和設計師渠道等隱性渠道,而內地企業紛紛請代言人主要是針對終端消費者,渠道模式的選擇不同,其實是一種與市場息息相關的選擇。
參加照明展會,對許多照明企業而言是一個推廣和銷售的平臺,因此有的企業無論是大大小小的照明展都要“參一遍”,把參展當作是必修課。而對于臺資企業而言卻未必。一臺企工程師告訴記者,該公司參展的頻率不算多,但是觀展的經驗也不少,無論是參展還是觀展,都會借此機會進行企業和產品的推廣和宣傳,塑立自身品牌的形象。于鑫告訴記者,康爾富的品牌和渠道建設方式從表面上看和內地企業無異,卻不是完全本土化,還是會存在差異化,主要取決于市場定位,會根據企業自身發展需要在不同階段做出不同戰略規劃。
與國際接軌,技術創新嗅覺敏銳
關于LED行業技術研討會一年之中累計下來并不少,尤其是在照明展期間一天就有兩三場關于LED產業技術發展的講座。同時,有業內外人士提出一個疑問:臺資企業的技術和產品就一定會優于本土企業嗎?
加零照明副總經理蘆逸認為只是臺資企業和內地企業兩者市場定向不一樣罷了。在本土市場許多LED企業,它面向的是終端消費者,更理解本土消費者的消費需要,做適合市場的產品,做消費者需要的價位產品。同理地,臺資企業選擇的渠道不一樣,那么它的產品定位自然也不同,因此對產品結構的要求也不相同。
于鑫則認為,臺資LED照明企業在接收技術創新理念方面還是比較敏感的,吸收也比較快。就康爾富來說,因為有著十多年的外銷市場經驗,不管是在工藝、材質、產品設計、和款式都是與國際接軌,更直接地了解國際最新技術或產品結構的最新創新理念,而康爾富每年的技術研發資金投入達千萬以上。另外,康爾富目前在臺灣也有銷售,主要負責的是外銷市場的銷售,主要針對的客戶群體是歐美的客戶,在做銷售的同時客戶帶來的要求也是一種理念升華、學習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