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日起,我國將禁止進口和銷售60瓦及以上的普通照明用白熾燈。淘汰白熾燈已經進入倒計時,白熾燈退出留下的空白市場,無論是對于節能燈還是LED燈,都是一次史無前例的機遇,如何在這場行業變革中快速上位,成為品類領導品牌,既考驗著廠家的生產研發能力,同時也是營銷智慧的大比拼。
要有足夠的財務儲備迎接市場。我們對LED照明“爆發性增長”表示懷疑。首先,消費者不會特意將白熾燈丟掉,去購買LED燈。他們只有在白熾燈壞了,需要新燈來替換時才會去購買LED燈。鑒于LED燈的價格是白熾燈的10倍,主動購買就更難了。
中國的照明行業顯然已經為準備迎接LED燈的銷售大潮投入了大量的費用。但效果并不會在短期內顯現出來,絕大多數消費者通常都會有“剩余”的白熾燈,不會再專門花很多錢去購買LED燈。在美國就是這樣,即使消費者們認同從長期來看這是件利大于弊的事,但他們并沒有將家里多余的白熾燈扔掉,替換成LED燈或者節能燈。
當然,在很長時間后,消費者會逐漸用LED燈或者節能燈來取代白熾燈,畢竟這能節省非常多的能源。一個LED燈的耗電量只有同等白熾燈的1/6,并且壽命是后者的40倍。
如果再把燈使用中的其他費用計算進去,一個LED燈泡相較于同等白熾燈,每年能為美國消費者節省10至25美元的電費。但是大家都蜂擁而上將白熾燈替換了嗎?在美國并沒有發生這種情況,而且我們認為中國的消費者也不會這么做。
如果我們在中國運營一家LED公司,我們首先考慮的是要確保我們有足夠的財務儲備來等待市場的發展。過早地投入大量的營銷費用將是個錯誤,最好還是先等市場發展起來。
聚焦于某個細分市場領域比全面涉獵要好。幾乎在每個產品品類中都是如此。但是在照明產品中,還有另外一個考慮。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司試圖進入LED領域,分銷將會是一個大問題。我們認為早期的LED銷量并不會大,沒有零售商會愿意儲備兩個以上品牌的產品。
因此,對一個LED公司來說,聚焦于某個特殊的細分市場領域或許是更好的方向。例如,專供超級賣場或許就是一個可行的方向。或者專供五金店,或者專供家居裝飾商場。
如果公司沒有資源啟動一個大的營銷活動,那么另一種可行方式或許就是為某個主流分銷渠道生產“自有品牌”LED燈產品。雖然它的產品售價不得不比其他主流生產商的低,但LED燈本身售價就比其他產品貴,同類產品中較低的價格還是會對很多消費者產生吸引力。
當然,不同戰略的選擇也需要考量企業的行業地位和實力。通常情況下,只有實力強大的行業領導者,會采用收購方式封殺競爭對手,同時維持自己的主導地位。但這種戰略在當前的LED行業似乎并不適用:絕對的領導者尚未出現,進入的企業和品牌又太多。
節能燈的機會在產業鏈的中游和下游。這是由節能燈的零售價格所決定的。舉個例子,在美國,節能燈的價格與LED燈的價格相當,但節省的電費不如LED燈多。現在看起來,節能燈似乎成了昨天與今天之間的一種過渡產品。在過去,有很多這樣的產品。
傳真是郵件和電子郵件之間的過渡品。
寶麗來是膠片攝影和數碼攝影之間的過渡品。
黑莓是傳統手機和智能手機之間的過渡品。
混合動力車是汽油汽車和電動汽車之間的過渡品。
所以,傳統節能燈企業必須要把握住LED或者其他新品類的趨勢。從建立一個品牌而言,大多數傳統節能燈企業要在上游找到機會并不容易:LED的上游產品—芯片等屬于B2B市場,壟斷性較強,同時與之前的商業模式也大為不同。
因此,在中游的產品創新,以及在下游的渠道和市場方面的創新會更有機會。
研發出更有區隔的產品是搶占LED品類的關鍵。新品類應該啟用,如果一個品類本身已經不是新品類,那么啟動新品牌的意義將大大降低。何時啟用新品牌?除非已經有LED燈生產企業研發出具備強烈差異特點的產品,否則現在要建立一個強勢的LED品牌已經為時太晚。LED早已經不是一個新概念了。
強大的品牌通常都是由于率先進入一個新品類而建立起來的。是關于這個新品類的最初的公關(以及這個品牌與新品類的關聯)幫助建立起品牌。LED在今天的宣傳都沒有與市場上任何一個LED品牌關聯起來,也就是說沒有一個獨立的品牌能夠搶先占據這個品類。
但這并不意味著要建立一個強大的LED品牌已毫無可能。但公司的焦點必須放在研發出比競爭對手更新、更有區隔的產品。這就像蘋果公司在推出觸屏智能手機時做的一樣。曾經市場上有很多智能手機,但蘋果公司的iPhone是第一款觸屏手機。
例如,三星稱“昆騰”技術(QLED)優于LED。據該公司稱,QLED顯示器的生產成本更低,但性能比LED的更好,功率消耗是液晶顯示器的1/5-1/10。雖然仍有待觀察,但這就是能夠建立起一個強大品牌的技術發展。在這個時候,企業就應該給這一新發展啟用一個新的品牌名。
通過創新來建立品牌,仍是后發照明企業的正道。從全球來看,照明行業并沒有產生很多領先的品牌。
愛迪生在1879年發明了燈泡,他同時也是通用電氣公司的創始人之一。
兩個全球領先品牌,一個是飛利浦(創始于1891年),另一個就是通用電氣(創始于1892年)。
在美國,通用電氣,以及飛利浦和喜萬年(Sylvania,現屬于西門子旗下)主導了照明行業很多年。在歐洲,幾十年來飛利浦一直是市場領先者。
如果以史為鑒,沒有哪一個相對較新的公司會突顯出來成為市場領先者。為什么?因為消費者買燈時似乎并不太關心燈是什么品牌,他們只要能認出這個品牌并且價格合適就會購買。
從中國市場來看,卻仍然有一些機會存在。今天中國市場的領先品牌是雷士,雷士并非最早的照明企業,最初的發展也并非依靠領先的技術和產品,而是依靠創新—渠道的創新。雷士是國內照明企業中最早導入品牌專賣概念的,渠道的創新使雷士從眾多的照明品牌中脫穎而出。對于其他照明企業而言,仍然值得借鑒,通過創新(產品和渠道)來建立品牌,仍然是后發照明企業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