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工信部調研的數據顯示,截止到目前,已經有6000多個產業園區分布在我國各個角落,其中省級以上園區達1500多個。如果算上省級以下的大大小小產業園,全國有幾萬個形形色色的產業園區(含開發區),這些園區少則一兩千畝地,多則上十萬畝。有專家稱,在中國還有一個比房地產大得多的超級泡沫——遍布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經濟開發區和工業園區。
照明產業園區層出不窮
近十年來,日益深重的全球能源危機給節能環保產業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作為節能環保產業的一個分支,節能照明產業得到了國家以及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在國家財政補貼、地方財稅減免等扶持政策的導向下,照明產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以照明企業為核心招商訴求的數十個產業園區也先后冒出來,如重慶榮昌、江西武寧、江西新干、江西萬載、江西新余、福建云霄、四川資陽、安徽亳州、江蘇建湖、山東臨沂、遼寧大連……
在西部照明市場急需突破瓶頸,榮昌縣政府敏銳地洞察到其中的商機,在榮昌縣工業園區內規劃6平方公里土地作為燈飾生產基地,重點發展生產戶外景觀燈、市政用燈、節能光源、汽車(摩托車)照明、LED、商業照明、室內裝飾用燈企業以及為其配套的五金、玻璃、注塑、電子、模具、納米電鍍等企業。用十年時間,把榮昌打造成為集燈飾照明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占地10000畝,年產值200億元以上,規模企業250家以上,具有集群規模、集群效應、配套完備,有自主創新、自我發展能力的中國西部最大的燈飾照明產業集群,是中國西部燈飾工業園區的總體目標。
為抓住光電照明和燈飾產業向中部拓展、全國布局的歷史機遇,江西武寧縣充分利用所處中部的區位優勢和節能燈園區的產業基礎優勢,按照“產銷聯動、市場帶動”的思路和“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多方協同”的模式,著力打造中國中部最大的燈飾產業制造基地、集散中心和全球燈飾產品采購中心。規劃用地15000畝(其中市場用地3000畝),用5年時間,建成300萬平方米的“山水武寧”燈飾城,引進3000家以上光電照明、燈飾企業“進園入城”、生產經營。
早在2007年,福建云霄就瞄準節能光電產業抓項目引進,并將其確立為重點發展的三大主導產業。該縣縣委、縣政府還規劃建設了云霄節能光電科技園區,云霄縣光電園分二期建設,第一期規劃總用地面積4000畝,第二期規劃用地6000畝。
2012年,江西省發改委批復同意設立“江西南康節能照明燈飾產業基地”。該產業基地位于南康市鏡壩鎮聯民村,規劃面積10000畝,首期約3000畝。
新余市“中國戶外照明之都”產業項目位于新余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規劃面積7500畝,總投資額100億元以上,其中營銷中心(總部基地)占地850畝,家居產品交易中心占地650畝,倉儲物流中心占地1100畝,制造基地占地4900畝,總建筑面積700萬平方米以上。根據新余市規劃,新余市將通過五年發展,使全市戶外照明產業銷售收入達到1000億元,稅收30億元以上。其中工業銷售收入達到300億元,銷售平臺年銷售額達到700億元。
江西萬載縣照明燈飾產業基地工業園規劃用地面積2萬畝,按照"總體規劃、分步實施、滾動發展"的原則,分五期進行開發建設。同時在縣城郊區規劃2000畝商業用地,建設燈具配件市場、燈具成品銷售市場和生活服務區。
中國(新干)綠色照明產業基地,位于新干縣河西工業園區內,贛粵高速掛線以西,梅塘水庫以南,總規劃5000畝,先期開發建設3500畝,分二期實施,一期2200畝,二期1300畝,建設期3年,項目總投資40個億。項目投產后可實現年工業總產值140個億以上,利潤20億以上。產業園劃分為照明成品生產區、照明配件生產區、臺灣工業園、返鄉創業園區、生活配套區、總部經濟區、科技照明研發中心等功能區域。重點引進燈飾配件、LED照明燈具、LED芯片及封裝制造等項目。項目的建成將使新干燈飾照明產業形成“兩個基地(綠色照明產業基地和玻璃燈飾產業基地)、一個市場(新干(國際)燈飾城)”的良好格局。
照明產業園區層出不窮,但絕大部分園區的招商效果與預期的目標相差甚遠。
園區招商變“招傷”
在產業園區招商實際過程中,有很多產業園區每年有近百萬元招商費用打了水漂,有數以百計的產業園區銷聲匿跡,一次招商少則幾十萬,多則上百萬甚至上千萬,招商的結果成了“招傷”而不是招商。資深產業專家就目前各大產業園區在招商方面存在的問題作了一個歸納:
1、虛假包裝
一些產業園區為了達到多招商的目的,不惜夸大其辭,對項目進行虛假包裝,這在行業已經是公開的秘密。為什么?因為大家都在夸大,你不夸大你就吃虧了。這樣,企業入駐后往往會出現很多并發癥,有上當受騙的感覺,這樣的合作當然無法長久。
2、缺乏整體規劃
實際上,招商與企業的戰略規劃、產品設計、營銷策略等密切相關,如果不把招商放在企業的整體計劃中做全盤考慮,就會陷入到單純的為招商而招商的誤區之中。
一些中小園區,在資金不足管理落后的情況下,卻要進行全國招商,遍地開花,認為網撒得越大,魚就會越多。其實,每個項目的招商行為都會受到自身目標及資源配置的限制,不從實際出發,一味長線出擊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3、招商方式單一
產業園區招商廣告幾乎是千篇一律,沒有任何新意,基本上是找廣告公司——找媒體——登廣告——等電話。而廣告公司往往從自身所掌握的媒體,而不是產品所需要的媒體去做媒體計劃,導致媒體選擇不合理,一些廣告公司對產品缺乏深入了解,在企業非常急切的情況下,匆忙作業,導致廣告內容粗制濫造,企業愿意拿出上百萬去投放廣告,卻不愿意花費哪怕是幾萬塊錢去做一個好的策劃,導致廣告效果大打折扣,一百萬只帶來五十萬甚至更少的效果。
4、后續服務缺失
企業招商成功后,并非就萬事大吉,其實招商成功只是項目走向市場的第一步,園區要想可持續運營,形成良性循環發展,不能只招商,不管理。要形成自己獨立的一套園區運營管理方案才能保證雙方共贏。
后記:產業園區不斷涌現,究其原因是地方政府“土地財政”和GDP至上兩種思維媾和之后生下來的孽種。政府如何以堂而皇之的名義從農民手上把地搶到手,最好的辦法就是打著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幌子,借用各種產業名目,以低價從農民那里把地買斷。近年來,因為征地問題而產生的群體性事件頻發,產業招商變成了招傷。如此招商,既傷害了農民的利益,也傷害了政府的信譽。各地政府官員該引以為鑒,否則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而廣大投資者也要看清各地政府招商背后的真正動機,否則有可能被“關門打狗”,血本無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