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電路產業迎來了重大利好消息,力度空前的扶持政策正在緩緩拉開帷幕。
6月2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在北京發布消息:《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以下簡稱《推進綱要》)已經由國務院正式批準發布實施。
參與《推進綱要》起草工作的清華大學微電子所所長魏少軍教授日前接受記者專訪,他表示此次產業扶持政策力度前所未有,在重大發展機遇面前“企業家會有嚴峻考驗”。
有形之手與無形之手的結合
魏少軍認為,分析這次《推進綱要》的扶持政策,產業界首先要注意的一點是實施主體的變化。
“這次發布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綱要’和以往的‘鼓勵政策’相比,是一個很不一樣的說法。”魏少軍說,“鼓勵政策是幫助企業,企業可以要這個幫忙,也可能不要這個幫忙,責任主體在企業。綱要就是政府要做的事情,主體是政府。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變化。這次,市場這只無形的手,和政府有形的手很好地結合起來。”
2000年6月,國務院印發《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即通常所說的18號文件。2011年1月28日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印發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也就是4號文件。這兩份文件對于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當時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集成電路產業特點和國內外的市場變化,集成電路產業可以說遠遠沒有達到人們的期望值。此次《推進綱要》也談到了當前集成電路產業仍然存在芯片制造企業融資難、持續創新能力薄弱、產業發展與市場需求脫節、產業鏈各環節缺乏協同、適應產業特點的政策環境不完善等突出問題。
“考慮到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現狀,政府這只有形的手出手是必然的,這反映了政府對產業現狀的把控能力和嫻熟的執政能力。”魏少軍說。
工信部方面在談到此次《推進綱要》的亮點時,首先談到了政府將發揮更大的作用,“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強化頂層設計,統籌調動中央、地方及社會各方資源”。
投資基金一定涉及股權和投資回報
這一次集成電路產業扶持政策中,最引起產業界關注的是提出設立“國家產業投資基金”。坊間盛傳基金規模將達到千億元以上。
“綱要提出要建產業基金,注意是投資基金而不是發展基金。”魏少軍說,“以往出臺的政策,要么是沒有配套資金,要么是鼓勵發展型的。我鼓勵你發展,給你點補貼,給你點研發支持,但都不涉及股權。但投資基金就不一樣了,它一定是要涉及股權,而且一定要有投資的回報。”
《推進綱要》提出,“設立國家產業投資基金。國家產業投資基金主要吸引大型企業、金融機構以及社會資金,重點支持集成電路等產業發展,促進工業轉型升級。”
資本不足是集成電路發展的關鍵難題。我國骨干企業雖已初步形成一定盈利能力但不鞏固,自我造血機能差,無法通過技術升級和規模擴張實現良性發展(2013年中芯國際盈利已經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約為1.7億美元,但投資一條月產5萬片的12英寸28nm生產線約需50億美元,中國臺灣的臺積電2013年凈利潤達62億美元,自有資金就能滿足其年度投資需求一半以上)。同時,國內融資成本高,社會資本也因芯片制造業投入資金額大、回報周期長、短期收益低而缺乏投入意愿。
對于產業投資基金的規模,魏少軍沒有給予正面回應。但他也表示,“集成電路是長期高強度的投入。”
“集成電路的投入是有講究的。以往的投入由于是屬于政策補貼型,所以不是按照市場規則出牌,投入的力度不大。集成電路的投入,必須投入到預值以上,達不到預值,投入的意義不大,基本上就是浪費。比如投入一兩億美元,我們覺得很大了,但是對制造企業意義不大。它要投入就要幾十億美元。而且,投資要有持續性。” 魏少軍說,“沒有足夠的資本,企業就不可能做大事,也無法做大做強。”
股權改造可以改變“小散弱”的格局
《推進綱要》提出,基金實行市場化運作,重點支持集成電路制造領域,兼顧設計、封裝測試、裝備、材料環節,推動企業提升產能水平和實行兼并重組、規范企業治理,形成良性自我發展能力。
“另一方面,股權的改造其實可以改變現有的發展格局。比如說有的企業具有發展前途,但是它的股權結構在這里,發展中受到現有股權結構的制約,導致它發展不起來。投資基金進去以后,就可以發生變化。”魏少軍說。
當前集成電路企業的特點是小散弱,500多家集成電路設計企業收入僅約是美國高通公司的60%—70%。制造企業量產技術落后國際主流兩代,關鍵裝備、材料基本依賴進口。全行業研發投入不足英特爾一家公司的六分之一。
“我們的企業總的來說比較小,比較散。怎么通過綱要的實施,來形成一些大企業,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魏少軍說。
企業獲得投資基金支持須有三條件
空前利好的政策出臺后,集成電路企業如何抓住機遇,獲得政策的優惠?
“首先我們要問自己一個問題,國家為什么要做推進綱要?首先是滿足國家的戰略需求。國家戰略發展中所依靠的一些核心的芯片,我們基本上都依賴國外。其次,解決產業發展兩頭在外的現象。也就是說,我們的設計企業,加工在外;制造企業,設計在外。” 魏少軍說。
魏少軍認為,集成電路企業如果想獲得《推進綱要》的支持,首先應該和國家發展需求緊密結合。
“如果國家戰略需求的重點芯片還得靠進口,那我們就失敗了。如果你要失敗,那我為什么把錢投給你?企業必須要明白,必須跟著國家戰略需求走。” 魏少軍說。
企業需要注意的第二點,魏少軍認為要有勇于創新的決心。
當前,全球集成電路產業已進入重大調整變革期,給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帶來挑戰的同時,也為實現趕超提供了難得機遇。
魏少軍認為,企業贏得政策支持的第三個因素就是針對“兩頭在外”,進行產業合作。
“兩頭在外”是集成電路產業的一個奇葩現象。但其原因并不復雜:我們制造企業比較弱,設計企業也比較弱。比較弱的制造企業,就要去找比較強的設計企業去合作。比較弱的設計企業,也要去找比較強的制造企業來合作。兩個都弱,所以“兩頭在外”。
“還是要制造和設計之間緊密的結合,要有意識的結合。如果不結合,你解決不了兩個在外的問題,大概國家基金投進去也很難。”魏少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