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成立光電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在攻關技術難題中發揮出意想不到的作用,這種組織形式后被國家科技部推廣到全國,作為推動技術創新和攻克技術難題的有效手段。
隨著這種組織形式的作用得到越來越多企業的認可,更多的產業聯盟已在廈門孕育和發展。
首個產業化項目
最近,廈門三安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與浙江陽光照明電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設立的廈門陽光三安技術有限公司正式注冊。
三安光電是國內光電產業中的龍頭企業,LED外延芯片產量在行業中居首位。陽光照明是國內最大的節能照明產品生產與出口企業。
根據合作協議,陽光三安注冊地選址於廈門滄海,注冊資本3000萬元,其中,三安光電占比40%,陽光照明占比60%。
有證券分析師指出,雙方合作后,LED芯片在陽光照明產品中的滲透率將得到提升,而陽光照明的議價能力也將得到增強,雙方都有望降低產品成本,提升毛利率。
陽光三安的設立,被視為廈門產業聯盟從技術攻關轉向產業化的第一個成功案例。
表面上,合資雙方只是三安光電和陽光照明,實際上,三安光電背后是廈門乃至更大范圍內,以三安光電為首的整個LED產業聯盟的技術支撐。
產業聯盟的形成
“三安光電是LED產業聯盟的領頭企業,牽頭技術攻關,因此,實際上也是集中了整個產業聯盟的技術優勢與陽光照明進行合作。”廈門市光電子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馬承柏如此解釋。馬承柏同時也是廈門市光電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的秘書長。
廈門市光電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是廈門最早成立的產業聯盟,由於產業聯盟未能獲準注冊,目前光電產業聯盟只能以一種松散型的組織形式掛靠在光電子行業協會下面。
三安光電也是廈門光電產業聯盟的發起企業之一,不過,這個產業聯盟的雛形,卻是由包括三安光電、華聯電子和通士達三家廈門光電企業自發形成的,三安光電董事長特別助理柯永瑞就是發起人之一。
據柯永瑞介紹,2007年的廈門光電產業看似百花齊放,實際上各自為政,在國內外光電產業中的競爭力并不強。廈門市光電子行業協會三家輪值會長企業華聯電子、通士達和三安光電想到,幾家大的光電企業是不是可以聯合起來,共同開發一些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然后一起對外接單,如果能夠把盤子做大,不僅利於幾家龍頭企業,還可以把部分訂單勻給協會的其他成員共享,從而幫助推動廈門整個光電產業的做大做強。
由三家龍頭企業自發設立的產業聯盟,開始運作時實行“輪流坐莊”制度,每年在三家企業之間輪流進行技術研討,共同研究解決各自遇到的技術難題。
2008年,這個自發形成的產業聯盟正式向廈門市科技局建議,可以用這種組織形式推動廈門光電產業進行技術創新。提議得到了廈門市科技局的支持,首個在政策扶持背景下的廈門光電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由此誕生,聯盟吸收了廈門光電產業的一些優秀企業和廈大作為首批成員。
隨后,光電產業聯盟攻克了“80-100流明(光通量的單位)”技術難題。
醞釀成立更多聯盟
“現在產業聯盟的作用,已經不只局限於技術攻關,并且延伸到了打通整個產業鏈,實現資源共享和抱團作戰。”馬承柏在談到這個組織形式緣何得以快速發展時,用了“高度市場化”這個詞。
在市場的推動下,當初專為攻克技術課題而成立的產業聯盟,在這幾年得到了不斷完善和發展,企業聯合起來攻克技術難題,慢慢延伸到企業資源的共享,以及上下游企業之間的產品互供。“通過聯盟這個組織形式,打通了整條產業鏈,不僅降低了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對外的競爭力也因為抱團而大大提高了。”馬承柏說。
2010年,廈門用產業聯盟推動技術創新和抱團作戰的組織形式得到了科技部的認可并加以推廣。這一年,在廈門光電子行業協會的推動下,市場更加細分的福建省LED與太陽能光伏產業聯盟和海峽兩岸光通信產業聯盟相繼掛牌。
馬承柏透露,LED產業涉及的面很廣,籠統的光電產業聯盟已不能滿足需要,協會正醞釀成立更多市場更加細分的產業聯盟來應對市場的變化。
而產業聯盟的組織形式也悄然發生變化,實行項目制,即由骨干企業聯合優勢企業,也可以是外埠企業,共同技術攻關和抱團作戰。
陽光三安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第一個產業化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