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整個LED產業就呈現出大力回暖之勢,今年更是被業界譽為“LED照明的爆發年”。
CSA Research預測,從2014年開始的3-5年內,LED照明產業將會迎來爆發性增長,進入“黃金三年”,而2014年,國內LED產業增長率將達到40%左右,其中LED燈具整體滲透率也將有望達到20%,足見2014年LED照明市場前景不容小覷。
國內照明市場需求的上揚為LED照明的創新應用提供了更多空間。2014年過半,今年上半年市場又會釋放出哪些信號?
發展路線分水嶺明顯
“6月廣州照明展明顯反映出了燈具未來走向的分水嶺,取代性產品與創新性產品區分清晰,讓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行業幾年之后的劃分,產品形態比較集中,尤其是替代性的流通領域產品基本都已定型,不再是宣傳各種概念。”一位業內專家在觀展后表示。
的確,今年LED照明應用呈現兩極分化模式,一是模仿性、替代性的產品越來越明顯,沒有了以往的模糊不清、難以界定的現象,而是形成一種打破格局的全新理念,比如LED燈絲燈的出現;二是象征著創新的智能化熱度再度提升,不管是做智能化的,還是玩智能化概念的,今年展會上各類大大小小的智能化方案及最新的智能化照明產品鋪天蓋地而來。
“實際上,LED燈絲燈就是用LED的技術仿照白熾燈的形態制造而成,可以視作白熾燈的取代品,但同時又是LED照明新的產物。”一位與記者一道觀展的代理商表示。
而今,設計者為了迎合消費需求的變化,開始注重設計的個性化。隨著白熾燈的逐漸退市,人們的懷舊心理被激發,因此設計者想到了將燈絲燈與傳統白熾燈工藝的完美結合。而展會上,無一例外的選擇了暖色,就是為了更好的表現可以取代白熾燈。
“企業可以利用現有技術和流水線生產LED燈絲燈,比如利用白熾燈原有的玻璃支架設計LED燈絲的連接;利用白熾燈的透光過率高的特種玻璃和自動吹玻璃球泡生產技術,生產白熾燈形狀的球泡罩,由此可以生產出性價比好的LED燈絲球泡燈。”業內專家表示,這也正是白熾燈企業成功轉型LED的突破口。
此外,除了設計本身的變化,今年的光亞展較往年有很大不同,參展企業紛紛加碼智能照明領域成為展會最大看點之一,各種蘊含多功能的“智慧”LED燈具集中亮相,不難看出,智能照明大潮一再升級。
CSA Research初步統計,我國現有“智慧城市”試點193個,預計未來我國每年智能照明產品的需求量將超過1000萬盞。由此可見,未來結合智慧城市建設和智能家居概念的智能照明已經深入人心,應用前景可期。
而LED照明產品廠商正向系統服務提供商轉變,通過照明系統的智能化系統集成,進一步提高照明產品的能效,節約能源,不僅國際企業紛紛將自己的智能化產品亮相展會,國內企業也陸續借各大展會之機推出自己的智能化新品,由此充分表明國內企業進軍智能照明領域的決心。
“今年比去年好很多,大家都開始在設計上下功夫,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僅展位比去年的漂亮很多,而且智能產品大放異彩,也成為整個展會一道靚麗的風景。”一位業內人士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廠商們開始逐漸了解了各自客戶的照明需求,而對應的產品設計也隨之更加智能、更加人性化了。
隨著物聯網與智能家居的快速發展,LED照明不僅僅是在節能環保方面取代傳統照明,而且“智能化”也開始成為LED照明的重要方向。
據相關數據顯示,在智能照明市場方面,國內的市場滲透率目前還不足2%,產品應用主要體現在可調光LED景觀燈、可調色溫LED路燈及其監控等方面,其他細分市場的發展前景不可估量。
如今,照明對于當今的生活來講已經不再只是“照亮”那么簡單,人們已經了解亮度,色溫等條件對于生理及心理上的影響,而且照明對于家居裝飾的作用也越來越大。
可以看出,在經歷了“做燈具-做好燈具-用好光”的漸進后,LED照明開始逐步走向以設計為導向。設計要求隨著用戶對于照明品質要求的不斷提升,成為今后LED照明產品價值鏈中重要的一環,優秀的照明設計思路將會給產品帶來不菲的附加值。
除了替代性型產品與創新性產品概念有清晰的定位,由于市場需求的多元化導致企業必須要在細分化領域下功夫。
細分市場格局更細化
伴隨LED通用照明市場的開啟,細分市場開始逐漸明晰,用戶對光品質、可靠性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層次。
由于新增建筑應用LED滲透率顯著高于改造市場,新建住房增長是LED更為重要的市場。據CSA Research測算,我國每年新增建筑帶來的照明市場超過1.1萬億流明,其中商業照明、辦公照明和家居照明是LED滲透增速最快的幾個細分市場。
細分市場更細化是LED產業未來發展的方向,而且具有一定的不定性。隨著時代的進步和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都會影響LED細分市場的劃分,同時LED產業要合理設計功能,考量成本,以期適應更多的發展契機。
正如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CSA)秘書長吳玲所言,中國LED產業發展迅速,在很多應用領域技術相對成熟,早已邁過“取代時期”。但是隨著人們對生活要求的提高,LED產業則面臨更多挑戰與發展契機,尤其是在細分領域,需要將產品做得精細并且貼合市場需求,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業內專家也表示,LED照明已進入細分領域競爭時代,如替換型燈泡市場、戶外照明、商業醫療照明、辦公照明、工業照明等都是LED照明潛力開發的市場。“很多企業已經非常清晰自己的定位,并開始走專業化的細分之路。”
6月廣州照明展上,一些參展商針對酒店、商超、服裝專賣店等細分領域進行了現場場景模擬展示,也讓眾多參觀者眼前一亮。而且記者看到,一些小企業已經細分到只定位于LED櫥柜照明,甚至還有少部分企業專門做酒店照明或者商超照明等。
CSA Research指出,未來幾年,通用照明市場更趨于個性化、差異化、建筑一體化照明方向發展,而室內照明的環境也在發生變化,室內低壓供電和智能家居控制將迅速發展。
因此,對于LED照明產品的要求也在發生變化。一方面是以人為本,提供舒適光環境的市場需求,主要強調按需照明。另一方面是降低照明安裝功率,控制照明點燈時間等需求也已浮現。在這種背景下,中功率LED解決方案由于其成本低、性能提高快而異軍突起,尤其在室內照明應用廣泛。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按照房地產開發口徑計算,2014年前兩個月,新增商品住宅市場、辦公樓和商業營業用房三個領域共新增超過80.3億流明的照明需求,這意味著至少需要新安裝超過600萬盞燈具,新增LED燈具需求超過200萬盞。
雖然受房地產市場增速放緩影響,前兩個月商品住宅、商業營業用房竣工面積分別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0.6%和7.4%,但是由于今年LED在商業照明領域步入快速成長期,家居市場也正式開啟,因此預計商業照明、家居照明和辦公照明等三個領域將保持超高速增長,LED整體滲透率將提高至16%以上。
“只有清晰定位,在細分市場‘掘地三尺’才能有所收獲。貪大求全、缺乏清晰定位的做法,很難體現出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而且消費者在選擇的時候,也非常難以辨別。”上述業內專家表示,除了通用照明市場之外,對于一些醫療、農業等超越照明的細分市場,競爭會相對少,企業可以發揮的空間將更大一些。
而對于中小企業,這位業內專家也給出了建議,“大公司往往不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去開辟某一類細分市場,更為中小企業贏得冠軍寶座增加機會,中小企業不妨向這些更加細分的領域延伸,如能在某一領域做到極致,那么就是該領域的NO.1。”
產業鏈升級引價格變化
進入2014年,LED照明產品價格繼續下滑,成品LED燈具與傳統產品的價差進一步縮小,LED燈具的價格已經接近大眾市場所能接受“甜蜜點”。
從淘寶等網絡終端跟蹤的幾大品牌LED球泡燈價格走勢來看,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LED球泡燈單位功率價格從8.08元/W降到6.10元/W,降幅達24.5%;與同等CFL燈具平均價差不到2倍,最低已在1倍以內,有的甚至相差無幾。
在飛利浦展位,記者也從銷售人員處了解到,今年飛利浦整體解決方案無明顯價格變化,只是單個球泡燈等產品有小幅降價。
接地氣的價格一直是LED照明產品推廣普及的重要因素之一,價格的降低主要還是來自于產業鏈的升級。“之前在低端環節中,確實經歷了并購整合產業化優化,并把成本降到最低。但隨著智能化照明時代的來臨,消費者對于照明的要求迅速提升,這一提升無形中就將成本推向了又一個制高點。”上述代理商提出如此疑問。
的確,這位代理商的質疑并不無道理。據行業機構最新LED燈泡零售價調查顯示,2014年5月,全球取代40W的LED燈泡零售均價呈現約3.2%的下跌,達到14.2美元。取代60W的LED燈泡全球均價呈現3.6%下降,達到19.5美元。隨著LED燈泡價格的下降,智慧燈泡已經成為廠商擺脫殺價競爭的新藍海。因此,越來越多照明品牌大廠紛紛推出新的智能照明產品來維持市場競爭力。
從6月廣州照明展會可以看出,LED照明智能化市場影響力正在快速發酵。越來越多廠商在照明解決方案中納入智慧照明應用及控制系統以維持市場競爭優勢。繼飛利浦、三星等國際大廠之后,眾多大陸和臺灣照明廠商(如佛山照明、威剛照明等),甚至跨領域國際廠商(如貝爾金等)也紛紛推出智慧型LED燈泡吸引市場。
但致命的挑戰是,目前智慧型LED燈泡單價相當昂貴,相較于傳統LED燈泡大約有一倍以上的價差。
智能照明帶來了產業格局的快速變化,定將使LED照明產業面臨新一輪來自產業鏈升級的挑戰。面對新一輪的并購整合,如何優化全產業鏈、降低成本,使所有產業鏈都能得到有效利用,價格達到一個水準,提供市場更具競爭力的高性價比產品,將成為LED產業下一個需要攀登的高峰。
LED時代,無論是傳統照明品牌,還是新晉LED品牌,要想駛入發展的快車道,唯有迎合市場需求,不斷創新、變革,才不會被快速發展的市場所淘汰,誰能抓住機會,誰才能在新一輪照明革命中占據主導地位。————本文節選自第7期《半導體照明》雜志)
詳情查閱:2014年第7期(總第53期) 訂閱熱線:010-82385280-612 轉載請標注:中國半導體照明網、《半導體照明》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