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寢室樓內的垃圾分類回收,所得款項悉數存入公益基金,再從公益基金內撥款供低碳公益站為學生免費用單面紙打印……筆者昨日從復旦大學了解到,為打造“低碳園區”,學校正在推進“零排放”寢室創建活動,手拿“碳匯存折”、腰佩計步器、留存單面紙、垃圾分類收集成為了參與實踐活動學生的基本特征。
每月回收單面紙千余張
復旦大學南區的學生生活區有一個低碳公益站,它是由學生志愿團隊來進行日常管理。低碳公益站在日常開展“低碳回收站”、“綠植換換換”、“單面紙”回收打印等活動。每個宿舍樓都在日常開展廢舊報紙和飲料瓶的回收,一方面,由此讓學生逐步形成垃圾分類的觀念,另一方面,也讓“低碳”實踐參與簡單便捷。
據介紹,寢室樓垃圾分類回收后變賣所得的款項將悉數計入基金。通過這個基金,同學們可以將自己踐行低碳理念所得的資金投入公益事業。經初步估算,只要回收5000個飲料瓶就可以資助山區的孩子上學一年,而他們自己也被此鼓舞。每個月,低碳公益站都能回收單面紙千余張,而拿著單面紙前來打印的同學也絡繹不絕。
碳匯存折知“碳排放”
此外,低碳公益站推出了一個整合性概念:“零排放寢室”。對于每個寢室來說,“零排放”成為一個具體目標。每位同學的一日三餐,衣食住行等都會不可避免排放出二氧化碳。低碳公益站依托學校平臺制作了個人碳排放計算器,能讓同學們簡單地動動鼠標就能知道自己一天有多少“碳排放”,從而對于低碳生活有更直觀認識。
第一期參與“零排放”寢室創建的學生只節電一項就比對照組下降了25%。在第二期活動開展時,學校又做了進一步調整,將寢室生活中的一些細節具體化為一些“控制變量”,讓學生自己選擇“生活方式”,進而推廣低碳理念。經過對照實驗,參與創建活動的寢室用電量經過“自我約束”,用電量平均下降三分之一,全部低于對照組的寢室。
低碳校園綠色生活
除了學生生活園區在推廣“零排放”,復旦整個校園都在實行低碳環保,“綠色生活”的理念廣為流傳。
據復旦大學電光源系張萬路老師介紹,他們選取一段采用250W高壓鈉燈的道路,將10盞高壓鈉燈替換成該校研發的LED路燈。經比對,原來的高壓鈉燈燈光過于發散,不僅未能有效將光照到路面,更容易造成光污染。新換的LED路燈不僅視覺效果更好,能保證光源照在路面,更可分時段調節功率,可節約63.1%電能。
此外,復旦大學光華樓外層更是涂上自主研發的透明隔熱涂料。據悉,這種涂料可在不影響采光的前提下,阻擋大部分太陽光中的紅外光進入室內,從而在炎熱天氣大大降低室內溫度。據了解,使用隔熱玻璃涂料后,相當于將空調設定增減2-4℃,平均全年能耗費用可以節省1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