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在第十一屆中國國際半導體照明論壇(SSLCHINA2014廣州大會)上,蘇州大學馮敏強教授主要講解了混合累疊OLED的結構和界面。
蘇州大學 馮敏強教授
用OLED作為光源的主要原因,是因為OLED對環境更友好,光效度更好,OLED對人類來說也是健康光源。那么白光LED和OLED,區別在哪里?
為什么用混合堆疊的OLED?馮敏強解釋,“假設這是傳統的OLED的結構,有一個EL的單元,如果我們把兩個EL單元放在一塊,可以提高周期,提高一倍,第一是熒光的藍,下一層是磷光的綠,變成了累疊的混合OLED,有很大的優勢。”
對于這一優勢,馮敏強介紹累疊的混合OLED對于光燈、燈具有很大的優勢。“傳統的厚度是200納米,包括顆粒子和ITO,上面陰極、陽極,我們要用累疊的形式,整體的厚度就會是500納米,從工業的角度來講,累疊的方式可以提高良率和生產效率。同時可以通過光效承載器來設置良好的連接單元,并且通過P型有機物將之注入發光的單元當中。”
隨后,馮敏強還重點分析了P型有機物和N型的有機物,以及如何評判什么是最好的連接單元。他強調了累疊的藍色OLED的裝置設計,并指出HATCN作為連接單元,在防止光譜衰減方面的重要性。
馮敏強還用光譜圖分析了連接單元出現的情況,當只看NPB、HATCN的情況,HATCN以及NPB能量差非常小,這個能量的損失非常小,而且在這里面能量的損失也是非常小。
另外,馮敏強還建議加一層設備來提高連接單元的有效性,而一個單元的器件,光效率只有7點幾,并且比較了磷光的紅綠和熒光藍器件的結構。最后得出TBBA可以降低的電子屏障,從1.8UV降到0.9UV。
最后,馮敏強進行了總結,它表示其實蘇州大學研究團隊已經研究了不同界面的電子結構,混合并聯的OLED光,已經可以達到29000小時。“我們還發明了自己發明的線性光源的蒸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