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照明也正逐步擺脫“藍光危害”的質疑,開啟照明的規模市場。人們對LED照明正由對“安全”的質疑轉移到“健康、舒適”的關注。什么樣的照明才是健康的、舒適的?如何評價照明的健康舒適度都是人們關注的問題。
2014年11月8日,第十一屆中國國際半導體照明論壇(SSLCHINA2014)分會“LED標準與檢測峰會”上,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副研究員蔡建奇做了《照明產品健康舒適度評價方法和指標體系研究》的報告,介紹了基于短期和長期的數據和理論基礎探索的視覺健康舒適度評價方法。
蔡建奇講到,隨著照明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對光質量的要求已經從視觀清晰生動、安全發展到現在對健康的要求。因人眼較現在的任何設備都更為復雜,使用光度學和色度學對光質量進行評價的方法無法鎮守使還原人眼的觀視狀態。伴隨技術的進步,包括光度學、色度學、視光學、眼科學、現代醫學及生物醫學的發展,出現了“視覺人因學”來有效評價光質量。
視覺人因學以提高產品健康屬性為目標,采用人因健康設計,利用大樣本的人因學測試數據,客觀量化出產品對人的機能、感知的影響,從而有效指導產品的研發改進,與傳統方法相比,對健康舒適度的評價指標皆可有效量化。
蔡建奇認為,光對健康的影響可分為對視覺功能的影響和對視覺認知的影響。對視覺能共的影響包括視覺疲勞、眼功能影響等,對視覺認知的影響即是對大腦的影響。
基于對視光學和主觀認知的評價,蔡建奇先生提出評價光對人短期健康影響的評價指標之一:MAR指數。MAR指數分為5個等級,分別為:0-1級時,人眼不會有疲勞感;1-2級時有輕微的疲勞感;2-3.5級時有明顯的視覺疲勞感,但還可忍受;3.5-4級時視覺疲勞感加強,并伴有一系列的不適癥狀;4-5級時,視覺疲勞感非常強烈,應立即停止在該光環境下的活動。測量MAR指數需要將視覺傳遞函數、人眼聚集比、人眼的屈光狀態等眾多指標通過神經網絡的半大進行數據化,需要很大的樣本量才能實現。蔡建奇先生介紹了對照明產品基于視光學的的評測方法流程,如下圖所示。經過前期研究及大樣本的測量,蔡建奇團隊已構建完成對色溫與顯指、頻閃、照度閾值等視覺評價模型。
蔡建奇先生提到,其團隊已就這些研究成果向CSA和國際半導體照明聯盟(ISA)提出標準提案,以期對照明產品的健康舒適度評價給出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