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昏君的用途,就是安插各類風流傳奇。
南齊末代君王蕭寶卷喜歡愛妃潘玉兒的腳,讓她赤足在蓮花地板上走,“步步生蓮”,后來說女子腳為金蓮,是打這兒來的。
又南唐李后主,風流糜爛,于是有這個段子:王铚《默記》說,宋滅南唐后,江南大將捉了李后主的寵姬。晚上要親熱啦,寵姬很挑剔,看見燈就閉眼睛,“煙氣!”換成蠟燭,“煙氣更重了!”大將不服氣了:你們宮里就不點蠟燭么?寵姬就振振有詞:宮里每到晚上就懸大寶珠,光照一室,好像大中午日頭似的。
這里頭當然有吹牛的成分:日頭似的大寶珠,聽起來過于科幻,簡直是打《封神榜》里來的。但古代照明,著實是個大問題。
現代的夜間照明過于發達,你走在上?;虮本┒焱黹g八點的街上,已經分不清照亮街道的是路燈、是飯館的招牌、是來往的車燈還是居民樓窗里流瀉的燈光了。
圖:現代都市夜景。誰照亮了路?誰照亮了誰?
但在古代,人們會正經討論剪燭,討論秉燭夜游,討論“點燈說話吹燈作伴”,《儒林外史》里,嚴監生臨死前還得伸手指,要求摘掉一根燈草。
圖:甄嬛:‘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噬吓c臣妾共同剪蠟燭,外頭朗朗星空卻無夜雨可話呢。
光線是珍貴的。
文藝復興前后,歐洲最富裕的國家是荷蘭,但入了夜,阿姆斯特丹還是一片黑燈瞎火,大概只有港口處有些燈火長明,給來往夜船使用。1579年,市政府逼迫每個酒館老板徹夜點油燈,老板們消極怠工,以至于1587年政府需要重新訓令一次;1595年,市政府再要求每隔十二家就要挑一盞燈籠以照亮街道,但蠟燭太貴,市民經常拒點,于是政府還得組織點燈隊去點燃各家的燈籠……1669年之后,荷蘭有了路燈;畫家凡·戴·埃登向阿姆斯特丹市政府陳述了一個計劃,專門適用于室外照明。又十年后,阿姆斯特丹路燈有了133盞;1689年,2400盞。
所以,為什么17世紀中前葉,荷蘭畫家凡是室內景,無不幽暗昏黃,尤其是他們的魁首倫勃朗為最呢?因為一來到了夜間,他們就沒啥照明的工具了;二來沿著北海的歐洲城市,房子為了驅寒避濕,都是承重墻塞得滿滿當當,甚少開窗。近代歐洲人為什么屢屢得肺炎,而且一得就治不好,必須由醫生慢條斯理地開藥,“夫人您需要去亞琛泡一泡溫泉”,這糟糕的通風和采光條件也算是緣由之一。
圖:倫勃朗的油畫作品
在電燈發明之前,哪怕是歐洲也昏暗如此:一百支蠟燭的光芒,大概等于一盞100瓦電燈,所以,18世紀歐洲大多數家庭,入夜之后的光芒,也就是我們如今開一開冰箱門的程度。18世紀的倫敦,客人和主人湊在一張桌子上,圍著一根蠟燭玩牌的事兒不勝枚舉;美洲殖民地的闊佬們住著白松木造的西班牙式房子,驅趕著奴隸,然后在自家的廣闊餐廳里點上四根蠟燭三盞油燈,就可以開個晚宴了。
有個傳說是這樣的:詹姆斯·鮑斯維爾,出生在愛丁堡的天才,亞當·斯密的弟子,第一次去倫敦,只覺進了花花世界。1762年,22歲的他通過法律考試,他父親每年給他200英鎊,于是他大肆胡花。23歲上他做了兩件有名的事:一是認識了英國大文豪約翰生博士并建立了友誼,多年后他寫了《約翰生傳》;二是他和一個妓女在西敏寺橋上露天亂搞而沒人發覺——因為那會兒倫敦太黑了。
1783年,偉大的阿米·阿爾岡先生——一個瑞士人——發明了一種燈:你可以通過旋鈕,給火焰輸送氧氣,使之光芒大漲。這是造福人類的偉大發明,很可惜他一輩子沒能靠這玩意掙錢,只能收獲許多口頭表達。美國歷史上最聰明的總統托馬斯·杰弗遜先生每次見有朋友從巴黎回來,就托人私帶個幾盞阿爾岡燈回來——好比現在托人帶iPhone過關。在煤油燈出現之前,阿爾岡燈就算是人類福音了。
煤油燈的發明意味著什么,很少有人在意。
畢竟19世紀中期,掛上了煤油路燈的倫敦還是黑得很:路燈并不提供一路明亮的光帶,而是制造一個個的光點。你在街上走,從一個光點走到下一個光點,大概要一個籃球場那么長。光點和光點之間的黑暗,還是得靠你自己小心腳下。
但煤油燈在日常家居中的應用卻帶來了可怖的效果:19世紀是報紙、雜志和長篇小說連載的黃金時期。大仲馬和巴爾扎克們成為了第一批真正靠大眾趣味和作品版稅撈到錢的作家。19世紀初,英國的報紙和雜志不超過150種,19世紀末,五千種開外;巴黎的報紙訂戶,1824年有四萬七千人,1846年長到二十萬:讀者的增長,很大部分原因是:有了可靠的光源,支持閱讀。1900年,巴黎成為歐洲夜生活都會,理由?他們鋪設了大量的夜燈。
1939年秋天,為了對抗德國人的轟炸,英國人的策略是:關燈。晚上不許點燈,點香煙都違法,于是德國飛行員到倫敦上空望下去,啥都看不見。結果:在戰爭的頭四個月里,有4133人死在馬路上,接近三千是普通行人?!队t學雜志》抱怨說,德國人一顆炸彈都沒扔,倫敦就每個月死掉幾百人——實際上,那是因為英國人都忘了,電燈發明之前,他們過的是什么日子。
所以,光就是一切——其他的許多,比如夜生活,比如閱讀,比如大量的愛情故事和更長的人生(對大部分人來說,夜間照明使他們的人生從每天12小時變成了24小時),都是這么來的。
所以《圣經》是對的:上帝說要有光,于是一切皆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