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很瘋狂 企業需冷靜
縱觀整個LED行業,從上游芯片的角度看,無論是中游的瑞豐、鴻利、聚飛等直接做背光、汽車照明、戶外照明等產品板塊,還是大功率、COB大功率、中小功率等形式,還是下游光源、家居、商照等企業,其實照明發展機會無非是做設計、系統解決方案、光源、燈具等。目前傳統企業轉型差不多,以歐普為例,據悉LED產品占到70%,當中不難看出LED芯片在照明市場空間有限。
當然除了照明板塊外,LED還有其他市場。比如全世界有9000萬汽車,車身包括剎車燈、車前燈、后尾燈等;全世界液晶電視有2.1億臺;智能手機過去11個月大概產出11億部,再加上港口、碼頭、工礦、軍工、手電筒等特殊領域。然而,這些加起來市場只需要1500 MOCVD設備就足夠。這意味著臺積電要退出,晶元要接盤,新世界會活不下去,而國內的三安、德豪以及二三線芯片廠還需要存在嗎?整個行業需要我們冷靜看待。
半導體企業很多是通過規模做大之后,將前期投入、后期研發等方面費用分攤到每個產品上,讓芯片性價比更具競爭力。可是無論是家居、商照、光源還是COB、集成模塊、中小功率等,LED市場就那么大,不需要有那么多芯片企業存在。
因而,科銳才在過去6-8個月上游擴產投資約1億美元,將原先四寸六寸的碳化硅,轉化成六寸八寸碳化硅,使得照明客戶采用更少的物料包括散熱器、透鏡、PCB、驅動電源、LED器件。
2015年中上游趨勢
未來,中上游會有幾個趨勢:
在硅襯底上,韓國三星與東芝將這一戰場上展開角逐。
在芯片尺寸上,從原先的80mil、56mil、45mil、40mil、36mil等 ,每年以20-30%速度下降。
在COB上,從原先的20W、35W、70W等,接下來會想100W乃至150W提升。
在高功率上,在應用到港口、隧道、高速公路等特殊地方,芯片在燈具的貨值會占得更高,相對獲得利潤更高。
在中小功率上,國內很多企業如木林森、瑞豐、鴻利等在2835、3030等芯片上規模化生產,從600KK擴充到1000KK,在擴充到10000KK,但單個產品的貨值還是不變。
在上游上,要么靠規模化取勝如三星、德豪、三安光電等,要么做差異化,比如在細分領域取勝。在插件LED用量逐漸減少,幅度大概在10-20%,而三基色SMT則有所上升,幅度在20%,這一點從顯示屏減少使用插件燈珠而用“小間距”的SMT貼片可看出。(科銳中國區營業總經理兼技術總監 邵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