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設備依賴進口”,這是許多科技類報道中常見的表述。“依賴”體現出一種傷感和無奈,而“常見”則讓人感到些許悲哀。
就連小小的LED照明燈,也患有這種依賴癥。業內人士透露,LED生產過程中需要很多設備,從藍寶石襯底加工用的單晶爐、多線切割、研磨拋光等設備,到MOCVD(金屬有機化合物化學氣相淀積)、退火爐等設備,再到與IC芯片工藝相類似的設備,種類繁多,但這些設備除少數幾種實現了國產化外,那些技術含量很高、產業鏈中最關鍵的上游設備,國內生產線全部依賴進口。
調查顯示,在金屬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等許多領域,我國裝備制造關鍵設備基礎薄弱,國產化率僅為52.4%,進口依賴嚴重。依賴當然會受制于人。除了要花大價錢買國外的設備外,更大的問題在于,后續還要在設備維護、零部件更換、人員培訓等方面持續被國外設備制造商掌控,從而對產業發展和安全造成不利影響。
還是以我國LED行業為例,缺“心”是它不能回避的狀態,即國內LED芯片產業缺乏核心技術。目前,LED上游芯片核心技術主要由歐美企業把控,國內企業這幾年雖發展迅速,但受核心專利的限制,產品普遍檔次較低。目前國內個別有實力的大企業斥巨資獲得專利授權。業內人士評論,我國芯片產業面臨著人才奇缺、各公司產品質量、技術層次同質化等嚴重問題。
任何行業的核心競爭力都來源于技術,有了技術才有質量保障。但恰恰在這方面我國許多行業特別是設備制造業受制于國外,而且陷入了一種怪圈:設備比人家差,生產設備的設備也比人家差;要改變現狀就得引進技術,而這一種引進技術還得靠另一種引進技術支撐,于是引進復引進,引進難自拔。
國內設備制造企業技術落后,有產業市場起步晚等客觀原因,但根子還是企業不重視研發、科研投入太少。數據顯示,國外企業研發投入一般占到銷售收入的10%以上,創新型企業甚至超過30%,而國內企業的這個比例卻只有0.2%~0.3%。沒有研發當然就得不到技術,沒有技術則只好買,買不起就“借”(山寨),借不到就只有用不入流的技術低價競爭。令人擔憂的是,“不入流”的企業不是一家兩家,而是遍布整個行業。行業內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嚴重,企業對生產技術和產品工藝要求不高,即使積累了一定的資金和經驗,卻也沒有做大做強的理想,小富即安,不愿意在研發上進行投入。而且,可以為整個行業提供科技支撐的力量也嚴重不足,科研院所或者缺少經費無力科研,或者忙于創收無心研究,產、學、研脫節,使本來就不強的技術力量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研發不是喊出來的,是干出來的。既然研發投入不足,那就要花本錢加大投入力度。當然,這里講的投入不光指金錢的投入,而金錢的投入也不光指添置硬件。重視培養科技人才,舍得在人才身上花錢,這才是最有眼光、最有價值的高回報投入。企業要從政策上和物質上支持教育、科研、設計等部門,對科技人才進行必要的規劃、統籌協調,避免低水平重復和冷門、缺門無人攻關現象發生。大力發揮現有科技人員的作用,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真正成為推動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