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報道稱,中國版工業4.0規劃——《中國制造業發展綱要(2015~2025)》初稿已完成,重點實施領域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醫藥與生物制造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能源產業,該規劃或將于今年上半年出臺。
“工業4.0”戰略的核心就是通過CPS網絡實現人、設備與產品的實時連通、相互識別和有效交流。從而構建一個高度靈活的個性化和數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我們從德國的工業4.0概念得到的啟示是,格力空調的模式也是可行的。和德國相比,研發投入不足。而格力強調核心技術在創新中所發揮的作用,這對于我們從制造業大國到強國的轉變,是有意義的。提高生產力、加快產品上市、靈活的生產模式以及提高資源效率,是從“中國制造”轉向“中國創造”的關鍵因素。為了實現這一轉變,需要先進的技術和高效的生產體系。因此,制造企業應該逐步轉向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從而將生產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為“引領制造業未來”做好準備。而數字化的企業平臺,就是企業實現全生命周期兩化融合的途徑。
以工業4.0為代表的新一輪工業革命,也是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契機。2014年1月,中國工程院啟動并開展了《制造強國戰略研究》重大咨詢項目,提出了在2020年進入制造強國行業的指導方針和優先行動。中國制造業未來如何適應市場的變化,有各種不同的意見。一種是強調更迅速、靈活地適應市場,用“貿工技”的方法跟上時代,還有一種則是“技工貿”的方法。比如,同樣是家用電器,海爾走的是貿工技的路子,格力則是技工貿。
中國要在工業4.0時代取得優勢,必須在構建信息物理系統網絡平臺上先行一步。一方面,在國家新的信息化發展戰略中加強對CPS的總體布局,研究制定CPS建設的戰略目標、重點任務、發展路徑和政策舉措。同時,在制造業發展、智慧城市建設、國家網絡和信息安全等工作中加強前瞻部署和應用推廣。另一方面,可借鑒美國組建“國家制造創新網絡中心”的做法,組建一批國家信息物理系統網絡平臺,負責承擔基礎理論研究,組織力量研發突破CPS軟件、傳感器、移動終端設備等工具和裝備,推動重點行業企業的開發應用。
原材料工業兩化融合計劃將培育15-20家標桿智能工廠
1月29日,工信部印發《原材料工業兩化深度融合推進計劃(2015-2018年)》。以智能工廠為代表的“工業4.0”成為該計劃關注的焦點。
計劃提出,培育打造15-20家標桿智能工廠。具體來看,將選擇4家先進石化化工企業,充分運用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培育示范石化智能工廠;在水泥行業選取2-3家先進企業建設示范建材智能工廠;另外,還將依托生產裝備的高度信息互聯和數據系統的實時采集,打造輪胎智能工程;鋼鐵智能工廠方面,將選擇4-5家先進鋼鐵企業;有色智能工廠示范,則將選取鋁、銅行業3-4家先進企業。
金屬數字礦山方面,將以鐵礦、銅礦、金礦為代表,建設3-4個智能礦業示范工程。稀土數字礦山方面,將依托大型稀土集團,在贛州、福建等稀土重點礦區建設2-3家稀土數字化礦山示范工程。
同時,依托國內大型礦冶科研院所,將開發礦冶生產智能運營決策系統,形成生產裝備遠程在線維護、工藝過程故障智能診斷、分析儀器自動標定維護等遠程工業服務能力,到2018年在國內3-5家大型礦業集團推廣應用。
計劃要求,針對石化、鋼鐵、有色、稀土、建材等行業生產工廠的不同特點,分行業制定智能工廠標準。
上市公司中,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包鋼股份、寶鋼股份、武鋼股份、中國鋁業、紫金礦業、江西銅業、五礦稀土、廈門鎢業、海螺水泥、金隅股份等石化、礦業、稀土、水泥等行業龍頭,有望率先受益“工業4.0”計劃下的智能工廠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