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對霧霾刨根究底的紀錄片,央視前主持人柴靜的《穹頂之下》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引爆中國社會對霧霾和環境污染問題的深刻關心,1天不到的時間,該紀錄片在各大視頻網站總計播放了超過億次。
同呼吸,共命運,我們每個人都不能置身事外,是這部紀錄片走紅的重要原因。而原本就作為節能環保行業一份子的LED行業,尤其是LED企業,當先覺醒,扛起推廣綠色照明的大旗。
身體力行,大力推廣LED
據統計,2014年,中國全社會用電量55,233億千瓦時,換算下來照明消耗的電力就達到1.1萬億千瓦時,其中照明用的電力消耗約占17%-20%,如果高效節能的LED在中國得到普及,照明電力消耗將有望降低一半以上。
而國外,尤其是歐美等發達國家,LED照明已經相當普及。春節剛過,作為深圳唯一的專業成熟LED市場-深圳華強LED交易中心,開市當天就迎來4000多人次采購商,其中大部分是帶著春節期間累積的國外訂單。
LED目前在中國的普及率還遠遠不夠 ,LED為降低霧霾做出貢獻的潛力還很大。作為LED行業人,我們更需身體力行,盡自己最大努力宣傳和推廣LED。
品質管控 贏消費者信息
《穹頂之下》揭示了一個對不合格標準產品縱容帶來的劣幣驅逐良幣的惡劣后果,LED照明行業現存的惡性競爭、同質化嚴重、價格戰,導致一些企業對產品質量控制和管理。從3元,5元的LED燈充斥中國市場,到“LED燈論斤稱”的現象出現。沒有質量保證的產品,損壞的是消費者的信心,最終的受害者還是LED企業。
而身為LED企業,應當注重產品質量,從根源上生產為消費者生產出符合標準,更加節能和環保的產品。
公平競爭,留下來的才有未來
《穹頂之下》對LED行業的另外一個警示,就如片中揭示的對鋼鐵行業的補貼,補貼的不是創新,而是補貼“勢比同行便宜一百元”的惡性競爭。LED行業的“補貼”似乎已經成為歷史遺留問題。幸好,與鋼鐵、石油等行業相比,LED行業還是市場化很多,而且,近年來各種“補貼”取消的信息,給了眾多LED企業,尤其是中小型LED企業,營造一個相對公平競爭的環境。
華強LED交易中心的一位商戶說:“我們企業的規模和實力沒有太多機會得到各種“補貼”,因此選擇市場作為自己的發展平臺,這里客戶是公平的,交易是公平的,機會是公平的,做好產品,做好服務,踏實經營,迎接市場檢驗,留下來的才有未來?!?/p>
“不是那么怕死,而是不想這樣活”,穹頂之下,LED企業當先覺醒。身體力行,做好產品,抓住機遇,選擇好平臺,給自己創造發展機會,為節能環保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