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亞投行給我國各行各業注入一股新的強心劑,也帶動了LED照明行業的新的商機,隨著博鰲論壇、一帶一路、亞投行等年度最強音的來襲,東盟作為亞洲博鰲論壇的重要發起者,備受矚目。東盟,成立于1967年,擁有6.18億人口、448萬平方公里土地,資源豐富,是全球經濟成長速度較快的區域之一。本著愛崗敬業、萬事離不開LED的行業精神,讓我們一起看看東盟的LED照明市場形勢,是否值得我國LED照明企業注入資金開發呢?
2014年,東盟經濟整體上快速增長,其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戰略地位明顯提升,中國與東盟的經濟往來也取得了長足發展。2014年中國與東盟國家貿易額約為4804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較2013年增長8.3%。其中,中國與東盟各國貿易額最多的3個國家分別為:馬來西亞、越南、新加坡。
上述貿易趨勢在我國LED照明產品出口方面上也得到印證。2014年我國對東盟LED照明市場出口額為29.90億美元,同比增速高達359.28%,遠高于我國LED照明產品68.82%的出口增長水平;占我國LED照明產品出口總額的比重為16.32%,較2013年同期提高10.32個百分點。
2013-2014年我國對東盟各成員國出口情況
看到這個數據,相信很多企業已經開始摩拳擦掌準備在東盟市場上大干一場了吧?!別急,激動人心的還在后面,聽小編慢慢道來。
就像當年中國先發展東部后發展西部、以先富帶動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一樣,東盟成員國的發展步調也不盡相同,就讓小編帶大家看看哪些成員國的照明市場更令人激動吧。在東盟成員國中,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成為2014年我國LED照明產品對東盟市場的前三大出口國,并且這三個國家均已躋身到我國LED照明產品前十大出口市場中,其中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分別在我國LED照明產品出口市場中位于第3、7、8位,上升最快的當屬越南,從2013年的第35位一路飆升到第三位,馬來西亞上升了13位、新加坡上升了15位。從我國LED照明產品對這三個市場的出口增速來看,越南增速高達1839.45%,真是需求大爆發啊!馬來西亞、新加坡增速也分別達到449.97%、457.55%,多么火爆的市場!還沒有進入東盟市場的、或動作較慢LED照明企業此時不發力更待何時?!
2014年中國LED照明產品前十大出口國
各成員國占我國LED照明產品對東盟市場出口總額的份額
從東盟LED照明市場來看,東盟經濟增長速度快、基礎建設投資大、低關稅甚至零關稅政策等都極具吸引力,無疑為我國LED出口企業打了“滿滿一吊瓶”的興奮劑(原諒小編吧,小編也是激動地無法用言語表達了,任何勁歌熱舞都無法表達小編此時“看到東盟的道路上一盞盞LED燈散發著金子般的光”的那種激動與興奮);從我國經濟發展戰略來看,中國-東盟雙邊貿易協議不斷發力,中國提出的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得到了東盟各國的支持和響應。大買家和大賣家都已經談攏了,我們還怕什么?!怕某些欠發達國家投資基礎建設沒錢?有“亞投行”在怕什么?!看著沒?組合拳!那么好的賺錢機會怎么能都留給別人呢?記得一位資深行業人士說過,2015年是LED照明市場持續爆發的一年,你再抓不住的話,就真的只剩一地雞毛了!
有實力、有財力的LED廠商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進入東盟市場,如封裝廠商可尋找機會進入當地LED照明廠商供應鏈,或到當地投資建廠;品牌企業可以在東盟市場尋找代理商或增設辦事處,也可以在當地投資建廠,將東南亞當做生產制造基地。以上是大企業的進入策略,我國大大小小的LED企業數以萬計,并不是每家企業都如此的“財大氣粗”。對于中小微LED企業來說,緊密結合當地LED照明細分產品需求,直接出成品到當地市場最為可行且投資回報最快,因此,開發主流產品、主攻某一細分市場不失為上策。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扒一扒東盟主要市場的細分產品需求情況。
首先從越南LED照明細分產品進口情況來看,2014年LED舞臺燈所占份額高達87.7%,排在第二位、第三位的LED天花板燈、LED筒燈所占份額僅為為5.8%、3.5%。
2014年越南主要LED照明細分產品份額分布
從馬來西亞LED照明細分產品進口情況來看,將近六成的LED照明市場由LED天花板燈占據;其次是LED投射燈,占比為18%;LED筒燈所占份額為9.8%。
2014年馬來西亞主要LED照明細分產品份額分布
再來看下新加坡LED照明細分市場情況,LED天花板燈所占份額為45.7%;其次是LED投射燈,占比為17.6%;LED筒燈所占份額為15.8%。
2014年新加坡主要LED照明細分產品份額分布
對于中小微LED照明企業來說,鎖定主打產品進入東盟市場極為重要,隨時關注東盟市場的經濟發展、深入了解東盟各國基礎建設實時動態,在不同的發展進程中制定差異化的產品進入策略。
對于我國LED照明企業來說,無論選擇何種進入策略,樹立品牌影響力都是不可或缺的關鍵所在,強化LED企業在東盟市場的競爭優勢、提升企業品牌影響力,才能更好的實施企業“走出去”的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