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南昌坐公交,你會發現很多公交站都裝有LED屏幕,實時顯示公交車到站距離。今后,這些公交站還會設立智能電子站牌,將傳統站牌、車輛信息和廣告宣傳集成在一塊55寸LED顯示屏中。
對公交站牌的擁有者而言,小小屏幕里有著大商機。看中商機的人是梅國良,2000年便開始在創業路上摸爬滾打,歷經各種挫折,甚至一度傾家蕩產。他從上饒到南昌,在最艱難的時刻挖到了第一桶金,然后又從南昌到全國,深耕LED市場,讓公司成為國家級高新企業。
如今,借著“互聯網+”和智慧城市建設的東風,梅國良轉型智能LED設備,企業也成為全國城市智能電子站牌的領軍者。
創業之初的艱辛路
今年39歲的梅國良出生在高安的一個村莊,由于家里窮,9歲才靠著賣茄子上了小學,并最終考入上饒師專計算機專業。
窮思變,變則通。大學期間,梅國良到處打工。2000年畢業后,他一邊在酒店從事網絡維護工作,一邊開辦“華興電腦維修公司”,邁出人生創業的第一步。由于生意紅火,梅國良很快從酒店辭職,但2002年的一次經歷不僅讓他傾家蕩產,甚至險些蹲進牢房。
“幾個朋友拿著40多臺電腦到公司,說讓我幫著銷售,因為關系熟,也沒有想太多。”梅國良回憶,誰知電腦竟是從橫峰縣一所學校偷竊而來,“結果我在看守所待了15天才重獲自由”。
這起事件,讓梅國良被罰十多萬元,公司也因為競爭對手的打壓每況愈下。2004年,梅國良把公司留給弟弟,自己帶著一名員工來到南昌,開始新的創業。
轉戰南昌闖出新市場
剛來南昌,梅國良并沒有重復上饒的事業,他看中的是IT通訊錄市場。“南昌是省會,市場遠比上饒大,如果要做新業務,就不能固守在以前的圈子里。”梅國良說。
一間25平方米的小屋,加上辦公桌、復印機、沙發和床,就是梅國良二次創業的全部家當。剛來南昌,人生地不熟,梅國良白天跑市場,收集IT公司的名片,晚上跟員工一起錄入信息。盡管當時也有競爭對手,但梅國良會核實通訊錄的每個電話,準確率達98%,一年不到,便做成了全省最準確的IT通訊錄,也讓梅國良獲得了二次創業的第一桶金。
2006年,隨著互聯網的普及,IT通訊錄逐漸成為歷史的產物,梅國良又尋找到新的市場——LED顯示屏。與傳統賣硬件不同的是,他將自己的軟件服務與硬件設備捆綁,形成了一種新的銷售模式。
“IT通訊錄的成功讓我積累了市場資源,軟件研發的優勢則讓我很快敲開了LED市場的大門。”梅國良說,自己在LED顯示屏嵌入信息聯播技術,為政府和企業訂制開發,獲得了市場認可。
“以前客戶需要先買硬件,再買軟件服務,打包在一起,成本大幅減少。”梅國良說,LED業務的成功,為他帶來豐厚回報,一年收入800萬元。政府、企業、商場,到處能看到華興LED的身影,也讓華興在圈內的名氣越來越大。
2009年,智慧城市建設初現端倪,梅國良將LED顯示屏延伸至公交站領域,為乘客顯示車輛信息。經人介紹,梅國良先將樣板工程放在福州和廈門兩地,隨后成功打入江西市場,并于2013年拿下南昌首批300臺訂單。
與此同時,梅國良投資在南昌縣小藍工業園區建設了4000多平方米的廠房,公司業務涵蓋3G無線LED彩屏控制終端、公交LED智能系統、LED觸摸查詢一體機等,成為集生產、研發、銷售,服務一體的“國家級高新企業”。
用戶體驗是關鍵
盡管拿下了公交站臺到站顯示屏,但梅國良并不滿足,他希望打造智能電子站牌,用一塊55寸的LED顯示屏替換傳統公交站牌。此外,他將所有站點的公交車運行數據掌握在自己手中,僅這一項,市場估值可達上億元。
“這兩年,掌上公交類的APP越來越多,其數據需要從各個城市的相關服務商那購買。”梅國良說,隨著華興電子公交站牌的推廣,自己將掌握越來越多城市的公交數據,“這就是我們未來巨大的財富。”
在梅國良看來,新的業務,也必須有新經營思路才能實現。“互聯網時代,傳統的先交錢后交貨方式很難行得通,只有讓用戶先體驗,還要體驗好,才能獲得發展空間,BOT就是電子站牌的經營方向。”
梅國良說的BOT,是指公司在每個城市投放的電子公交站牌,由華興全額出資,包括后期的維護費用,華興則獲得10年的經營權,之后交付給公交公司。在此期間,華興靠廣告投放和大數據共享的收益維持運營。目前,憑借著“免費建站,共贏未來”的理念,華興電子站牌已在南昌、宜春、濟南、邯鄲等城市落地,并與全國40多個城市簽訂合作意向。
小藍工業園,一棟占地100畝的8層大樓正緊張施工,不出一年,這里便將迎來600多名新員工。此外,華興的智能公交電子站牌受到投資者的青睞,今年4月獲得融資1億元,并爭取明年上市新三板。梅國良認為,盡管目前新業務不賺錢,但錢卻不是問題。“我們做的是未來,相信在兩年的時間內,華興就將成為全國公交電子站牌行業中的排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