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氣產業發展成熟,世界性電氣產業生產基地的轉移,中國已經發展成為世界性的電氣制造中心。如今,電氣渠道的“玩法”已經遠非往昔可比,如何主動適應、積極應對新常態,進而實現新發展,這是每家電氣企業在經濟新常態下面臨的嚴峻考驗。
多數企業在增長率不足的情況下怨天尤人或者束手無策,有的甚至不得以打起了價格戰。而廣東德豪潤達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卻主動認識新常態,積極應對新常態,轉變經營理念,依靠科技創新,抓住市場空隙,調整發展模式,推出了一系列新產品、新技術,在新常態下經濟逆勢增長,小家電業務比上年增長約20%,LED產品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約47%,凈利潤比上年增長112.04%,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如此令人艷羨的成績單是如何創造的?廣東德豪潤達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鄧飛給出了答案:“產品轉向綠色智能化,與消費者對接,把產業鏈各環節的海量數據進行價值整合。”
據悉,廣東德豪潤達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于1996年5月在珠海成立,主要產品為小家電、LED系列產品,目前,德豪潤達擁有兩家上市公司,旗下全資及控股企業共計30余家,員工20000余人,擁有八大研發與制造基地,分別分布在珠海、深圳、中山、惠州、蕪湖、揚州、蚌埠、大連。專利持有量達到1300余項,是中國優秀民營科技企業和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廣東省優秀民營企業等。
投入研發資本深化做好主業
德豪潤達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鄧飛表示,公司視技術創新為企業發展的動力,每年的研發投入不低于當年銷售額的3%。目前擁有500多項外延和芯片專利技術的授權、及相關封裝、照明、顯示屏等領域自主產品專利技術,已經成為國內極少數掌握LED核心技術的企業之一。
小家電每年自主完成產品開發超過200項,小家電專利800余項,先后發明全球第一臺全塑面包機、全球第一臺直流電機驅動快速烘烤面包機、全球第一臺光波烤箱、全球第一臺自動恒溫電控室外烤爐等產品,技術創新能力位居行業前列。
鄧飛說,可再生能源才能真正支撐起新能源汽車的更廣泛應用,以及產業的持續發展。在了解消費者和市場更細致的需求,使產品更貼近市場需求,提升產品競爭力的同時,加快追趕發展的步伐;在新技術領域,不僅要創造領先發展的機遇,還要緊密關注全球新技術的變革趨勢,加大研發投入和創新力度,完善內部激勵機制,加強商業模式的創新,重視產業合作,爭取在新一波技術革命浪潮中實現新的飛越。
[pagebreak]
產業鏈的力量成為“新常態”下的生存之道
在新常態下,中國電氣行業開始了新一輪的洗牌和整合,中小家電企業破產的消息不斷見諸報端,不少家電企業之間為了爭奪有限的市場份額競相降價,形成惡性競爭。鄧飛在接受采訪中提到,在這種不利的大環境下,德豪潤達近三年來出口增幅維持在30%,銷售也是增長到30%左右,2015年又跨上了一個新臺階,下半年也將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
經營了15年的“小行業”小家電,德豪潤達的做法是始終保持強項產品的差異化競爭,在競爭中相互學習,不參與惡性競爭;進入“大行業”LED照明行業之后,它從充分競爭的中國家電制造業中汲取經驗,針對市場非充分競爭狀況,參照飛利浦、科銳、歐司朗等國際一線品牌模式,掌握核心技術,打造完整的產業鏈條,迅速建立全面競爭優勢。鄧飛表示,要積極融入國際產業鏈的分工,通過上下游的分包協作形成供應鏈的整體優勢,快速向產業鏈的上、下游拓展,從而為用戶提供更全面的服務。
靠誠信積累社會資本
今年5月,廣東德豪潤達電氣股份有限公司錦上添花,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企業信用管理暫行辦法》實施以來珠海市首家通過海關高級認證的企業。
鄧飛表示,誠信在社會資本積累中是極其重要的。現在,小企業之間“抱團取暖”“抱團過冬”是互助合作的好現象。企業“抱團”,只能建立在相互信任、以誠相待的基礎上。有人抱著僥幸心理,以為在合作中失信一次無所謂。實際上,只要失信一次,就可能把多年積累的社會資本毀掉。這樣的例子并不少見。企業一定要把積累誠信資本放在首位。
未來的競爭就是服務的競爭
服務產業有望為電氣行業開辟一片“藍海”,成為電氣廠商未來增長的新引擎。目前,電氣業服務之戰正酣,德豪潤達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意識到這一點。鄧飛認為,服務競爭,是柄鋒利的雙刃劍。德豪潤達也有面臨過在主營產品利潤下滑的窘勢,逆境之下,服務營銷就成了重要突破口。城市群是今后城鎮化的主體形態,也是相對高級形態。
除了以形成城市群為基本取向,也要推進城鎮體系合理布局,提升人力資源服務水平。特別是2014年,公司通過產品、購買和物流三個方面滿足了用戶體驗,深化服務營銷工作,營造不可替代的服務產品,提升企業品牌的價值,從而獲取了更廣闊的利潤空間。
鄧飛在采訪最后表示,德豪潤達完善了一套適用于售前、售中、售后的普遍流程的高標準服務操作指南,從服務話術、服務態度、服務著裝、服務手勢、服務流程等多個方面提供了一套標準的服務模板規范。在企業現有的競爭力體系和消費者需要的服務內容中漲到融合點,一個產品的問世,是供給與需求兩個方面成就的。
當然,服務環節的拉力不可能立見成效,但可以預見的是,5年以后,電氣企業在服務上還將成為啟動未來增長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