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超過500個城市正在進行智慧城市試點,計劃投資超過萬億元人民幣。相關專家指出,“蛋糕”雖大,但智慧城市已顯“泛濫”。
根據兩院院士李德仁給出的定義,智慧城市是數字城市、物聯網、云計算相結合的產物,其理念是把傳感器裝備到城市生活中的各種物體,形成物聯網,再通過超級計算機和云計算實現物聯網的整合,從而實現城市的智慧管理及服務。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在2009年首提“智慧地球”,由此引發智慧城市建設熱潮,2013年全球曾選出7大智慧城市。
2012年至今,中國先后發布三批智慧城市試點,目前已有500多個城市進行智慧城市試點,均出臺了相應規劃,在城市交通、醫療、政務管理等領域取得實際效果。
隨著智慧城市版圖擴大,也出現質疑和批評。“智慧城市還是說得多、落地少。”一家已在40多個城市推廣產品的公司代表在發言時抱怨,智慧城市模式多為“一刀切”,盲目跟風者眾多,智慧城市的理念偏重民生而脫離實體經濟,與當地政府存在意見分歧,一些創新機制“只是皮上創新”。
中國官方亦注意到試點階段暴露的種種問題。國家信息中心信息研究部副主任單志廣此前在受訪時直言,智慧城市的建設“各自為政”,數據開放和共享受到很大限制,存在思路不清、盲目建設、缺少文化等情況。
為此,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2014年底牽頭協調25個部委,成立了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部際協調工作組。該工作組已定期召開部際會議和專家會議,建設跨部門的智慧城市協調機制和監督考核機制。
“智慧城市的頂層部署到位,政策也更為完善。”中關村空間信息產業技術聯盟理事長、北京合眾思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郭信平在會上說,想要改善發展格局不均衡的現狀,或許可從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即空間地理信息入手。當日,該聯盟的9家成員單位共同成立智慧城市專業委員會,旨在集結空間信息領域內產業鏈的頂級科研力量及領軍企業,解決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問題。
“一個企業的力量是有限的,聯盟及專委會將更為務實,以市場為導向開展智慧城市建設。”郭信平說,通過采數據、產信息、廣集成、多應用,“為各地方政府制定相應的運營策略”。
除了在中國的智慧城市試點“深耕細作”,專家呼吁從業者能夠結合區域發展、國家發展的重大戰略,比如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戰略等。
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宣鴻尤其提倡從業者貼近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他注意到,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出席2015中歐城鎮化伙伴關系論壇時指出,中歐雙方要加強智慧城市規劃設計、核心技術研發、標準應用推廣等方面的交流互鑒。
“已有大數據領域的中資企業在收購‘一帶一路’沿線機場,或收集當地數據進行分析。我們的空間信息服務是否也能沿此走出去,去建設更多的智慧園區和智慧城市?”宣鴻的發問,得到與會者一陣掌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