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產業不僅對臺灣,對全球產業的未來發展,都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力。
根據經濟部技術處ITIS資料顯示,2014年全球前三大的臺灣產業或產品中,若含海外生產,矽晶矽太陽能電池產量達9,972MW,全球市占率達22.1%;大型TFTLCD面板(>10吋)產值236.16億美元,全球市占率達24.55%;中小型TFTLCD面板(<10吋)產值74.31億美元,全球市占率26.73%,都已位居全球第二。而OLED面板產值2.23億美元,全球市占率3.79%;觸控面板產值59.7億美元,全球市占率20.9%;LED元件產值32億美元,全球市占率19.1%,也已位居全球第三。
根據光電協進會(PIDA)統計,2014年臺灣光電產業總產值達新臺幣2.467兆元,與2013年持平,換算約674億美元,占有全球光電產業5,766億美元總產值約12%。
其中產值排名前五大的產品分別為TFT-LCD面板、觸控面板、LCD元件材料、太陽電池及精密光學元件與鏡頭;至于產值高成長率的前五大產品,分別為LED照明、太陽能矽晶材料、精密光學元件與鏡頭、LED元件及光學治療。
顯示面板成長鈍化
PIDA估計,2014年全年臺灣面板產值約新臺幣9,176.96億元,年衰退率約為1.4%。由于臺灣顯示面板產業在2014年已步入高原期,未來的來成長力道也將鈍化,只會呈現平緩發展的趨勢。
展望2015全球顯示面板產業,PIDA認為相關業者將會加速導入面板新技術與新材料,包含LTPS與IGZO等新興顯示技術,都已逐漸導入到主流顯示面板產品之中,而ITO取代材料的發展也正在醞釀之中;
其次是整合式觸控技術將會更加普及,如過去只有顯示面板廠才能制作的On/In-Cell內嵌式觸控面板技術,也已開始出現在5吋以下的智慧型手機上。高解析度顯示面板將會迅速成為市場主流,不論是在大尺寸或是在中小尺寸顯示面板,HD或是FHD高解析已是一條不歸路。大尺寸面板需求現階段的主要動力來源,未來將會以4KUHD高解析度電視為主,中小尺寸面板的成長來源,則是來自于FHD高解析度的平板電腦與智慧型手機。
顯示面板產業版圖也很可能會在2015年出現大遷移。由于大陸市場具備龐大的市場消費力道,加上大陸本地的面板廠商勢力也已逐漸興起,全球面板廠商的市占率勢必會在2015年出現此消彼長的變化。
PIDA表示,智慧行動或穿戴顯示裝置市場若有明顯成長,包含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與穿戴式顯示相關產品,將更加平價化與普及化,連帶也會對相關顯示面板產業造成影響。顯示面板產業為臺灣兩兆雙星產業其中之一兆產業,對于臺灣產業整體發展至為重要。但除了面對成長鈍化的問題外,中上游供給端更受到來自大陸的威脅,臺灣又不像韓國有強有力的本國品牌帶動需求,這些問題都會是臺灣顯示面板產業未來的隱憂。
LED必須發展新應用
臺灣LED元件產業目前仍保有全球領先地位,尤其是LED磊晶片、晶粒雙雄——晶電與璨圓——在2014年的大整并、億光的擴產計畫,以及吸引國際大廠Cree入股隆達等重要事件,更讓臺灣LED產業在國際間的能見度,都有相當程度的提升,預估2014、2015年臺灣LED元件產業可分別達到10%、14%的成長率,尤其是在手機與LCD背光市場,臺灣LED產業可說是難逢敵手。
在競爭對手表現方面,日本雖然因為匯率連兩年大幅貶值,對日元計價的產品價格競爭力相對提高,但Nichia、ToyodaGosei在2014年的營收,也只是呈現一長一消的程度,也讓日本LED元件產業預估在2014、2015年僅有1%、5%的小幅成長。
至于韓國LED產業,由于與本國的顯示器、手機等產業有高度的連結性,在上述產業持續消退的狀況下,也已沖擊韓國LED產業的營收表現。預估2014、2015年,韓國LED元件產業產值將出現3%的衰退、2%的微幅成長。
大陸目前則已成為全球LED元件產業發展最為耀眼的地區,尤其是照明用的中功率LED近年來發展快速,掌握LED元件的自主供應鏈也已大幅度提高,已出現大陸成長性獨強,其余各區域產業處于個位數成長或衰退的局面,也因此造成臺灣廠商的競爭壓力。隨著LED元件在照明應用逐漸提高,大陸從傳統照明轉型至LED照明燈具制造,仍相當具有全球競爭力。
PIDA指出,由于各國的照明市場,仍由國際性或各區域性照明大廠所主導,臺灣在全球整體照明市場的影響力仍不高,對LED封裝、模組產業長遠發展較為不利。
PIDA認為,臺灣必需透過靈活的策略與國際大廠合作,強化LED應用出海口。另一方面,依據臺灣LED產業發展基礎之下,必需重點深耕幾項高潛力利基產品,如紫外線UV與紅外線IRLED產品等應用,強化產品區隔性,以突破現有的發展格局。
精密光學元件與智慧手持裝置發展關系密切
受惠于手機品牌紛紛推出新產品帶動下,臺灣精密光學元件2014年產值較2013年同期成長近20%,產值約達新臺幣977億元。在產品技術趨勢上,800萬素已成為智慧手機鏡頭的基本規格,千萬級像素更早已出現在高階機種,其他趨勢如薄型化、大光圈、防手震,更將成為精密光學元件未來要搶奪手機大廠訂單的關鍵技術。
盡管如此,并非所有光學元件業者都有驚人表現。根據PIDA估計,個別廠商僅有大立光,因為已打入全球各大智慧手機供應鏈,營收成長最為驚人,如2014上半年營收成長達54%,占前十大廠商營收總和的44%,獲利更高達90%,其他9家公司在2014年上半年營收總計僅成長4%、虧損7.13億元,下半年雖有好轉,但大者恒大的現象,恐怕仍會持續下去。
在此同時,輕便型數位相機的市場也因為智慧型手機大受歡迎而出現衰退,甚至已經波及到可交換鏡頭數位相機的市場。以全球數位相機龍頭廠Canon為例,2014年預估可交換鏡頭式數位相機及輕便型數位相機出貨量,就分別將衰退19%、38%。
臺灣數位相機及其鏡頭、鏡片代工廠商營運顯然已經受到擠壓,必須透過積極轉型來維持成長。即使是以智慧手機市場為主的業者,在面對大立光持續擴大市場的威脅下,也可能需要擴大布局其他新興光學應用市場,如先進光電、光耀科技等切入大陸品牌手機、二線品牌手機、或白牌手機供應鏈,仍有擴充產能的空間。
此外,由于新興國家經濟起飛,帶動相關車用影像需求持續增長,如佳凌、合盈、華晶科等已開始布局此市場。其他如機器人視覺應用、自動光學檢測(AOI)用鏡頭等市場,也是光學元件業者可以發展的目標。
太陽光電產業加速整并提升競爭力
臺灣太陽光電產業在2014年雖然遭到中美雙反調查波及,導致2014年第四季較2013年同期衰退8%,但PIDA認為,主要是因為2014上半年增長幅度較高的緣故,顯示雙反調查的影響已經逐漸消退。
事實上,臺灣太陽能光電產業2014年全年總產值仍呈現正成長,產值達新臺幣1,701億元,較2013年總產值成長11%。其中上游矽晶材料受全球需求成長影響,年成長率達26%,為成長率最高者。太陽能電池片總產值達1,049億元,仍屬太陽能產值中占比最高,占全臺太陽能總產值62%。電池部分則因為受雙反影響最深,年成長率達7%,較總體成長率稍低。
展望未來發展,PIDA認為,大多數臺灣廠商會積極采用并購策略,設法面對現今詭譎多變的太陽能環境,以及大陸業者的低價競爭。如中美晶除了并購旭泓光電及德國ALEO高效單晶模組廠的動作外,更在年初投資下游的系統廠真美晶能源,預計還將擴增單晶太陽能電池的產能到850MW。茂迪也已宣布與聯景光電合并,合并后的茂迪將具有約3.0GW的產能,若加上茂迪大陸昆山廠產能,預計將從600MW擴增至1GW,茂迪等于一口氣追過目前全球產能最高的韓華(3.28GW)及次高的英利(3.0GW),茂迪的單晶太陽能電池總產能,也將從200MW增加到450MW。
資通訊廠商搶進生醫光電市場
據PIDA估計,臺灣生醫光電產值2014年為新臺幣466億元,預計2017年可達新臺幣575億元,年復合成長率為7%。產值貢獻占比,主要來自于光電感測的47%、醫學影像23%及光學治療的30%。
PIDA認為,由于生醫光電仍處于起步階段,未來仍將呈現高成長發展,年復合成長率將會維持在6%~7%。其中又以光學治療中的隱形眼鏡成長率最為明顯,產值由2013年的122億元,成長到2014年的138億元,成長率高達13%。由于看好高毛利及每日拋的耗材市場,未來將會有更多的資通訊廠商投入生醫光電市場。PIDA認為,產品特色將是未來決勝的關鍵,如資通訊業者可望在健康照護、醫療檢測等生醫領域有所突破,生醫光電市場也可望成為光電產業未來的明日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