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來,大陸LED產業在大陸政府的扶植下,利用不同的補貼方案和保護措施育孕出三安光電、木林森光電等足以進入國際市場的企業。以三安光電而言,不僅從政府取得采購有機金屬化學沉積(MOCVD)機臺的補助,更在臺灣進行大規模的人才挖角,甚至進一步入股投資臺灣磊晶廠。
其中,三安光電于2013年投資取得燦圓光電19.9%股權,隨著晶元光電于2014年購并燦圓光電后,三安光電轉成擁有晶元光電3%股權,繼2015年晶元光電購并臺積固態照明后,三安光電仍擁有晶元光電約2.8%股權,外溢效果顯著。
大陸廠商積極開疆辟土爭聯盟也爭核心專利
除了三安光電以外,大陸產業界也在過去幾年積極展開國際購并動作,其中,2015年3月31日,北京金沙江創投宣布以33億美元收購荷蘭皇家飛利浦(Philips)旗下Lumileds公司80.1%的股份,預計2015年第3季取得相關監管部門批準后即可正式完成收購,而此一事業體將包括原有的LED事業以及從飛利浦集團分拆出來的汽車照明事業部,此舉著實震撼全球LED產業界。
值得注意的是,透過此一收購案,大陸LED產業將可突破日亞化(Nichia)、Osram、豐田合成(ToyodaGosei)、Cree等傳統LED大廠既有的專利屏障,但在此一競爭態勢的消長變化中,讓人憂心的,卻是臺灣LED產業日漸沉重的競爭壓力。
從日亞化經驗思考面對紅色供應鏈的突圍之道
北京金沙江創投收購Lumileds,雖只是大陸企業以資本競逐國際市場,并藉此突破專利高墻的其中一例,但對多是中小企業廠商的臺灣LED產業而言,這無疑是威力強大的震撼彈。
因此,臺灣LED產業若要在既有競爭壓力與困境中突圍而出,或可進一步借鏡日亞化持續研發創新、布局核心專利的經驗。
日亞化以氮化鎵(GaN)材料開發藍光LED的時間點,正好是氮化鎵材料的萌發期,經由當時的員工、2014年諾貝爾物理獎得獎人、美國圣塔巴巴拉大學中村修二教授,以及其它日亞化學員工的協同,發展出一系列材料、結構、封裝和應用的專利,尤其是白光LED的專利更阻擋了全球LED廠商的市場發展。在之后經歷多次專利訴訟后,形成五大廠商的專利交互授權態勢,也造成兩岸LED廠商發展白色發光二極管市場的專利障礙。
雖然產業界經常傳出日亞化的專利將陸續到期的說法,認為在此之后就有太平日子可過,將不再受到日亞化的專利箝制。只不過,各界卻忽視了日亞化仍繼續利用專利連續案和分割案,不斷延續專利的范圍和有效期,同時更繼續積極開發新材料、新技術、新產品,并布局新的核心專利。
在新材料、新技術和新產品上,日亞化與日本化學品公司鐘化株式會社(KanekaCorporation)合作開發熱固型樹脂,并添加二氧化鈦(TiO2)作為反射杯材料,同時自行開發新支架結構與新制程,完成EMC(EpoxyMoldingCompound,環氧成型樹脂)產品的開發與量產,與原先使用塑料反射杯支架的產品為不同系列。日亞化主要開發高散熱、低黃變、高密合的熱固型樹脂金屬電極散熱的中功率LED產品,不以切入低價低功率的指示燈用市場為目標。
在開發過程中,日亞化同時布局了EMC型LED在材料、支架結構、LED多晶和電性結構、LED混光技術以及EMC新制程等相關核心專利,將形成下一輪后進廠商發展發光二極管的專利技術障礙。
日亞化對新技術的開發和核心專利的布局不遺余力,即顯現對基礎研究創新之能力與堅持,也是其面對來自其它新興競爭壓力的最強優勢。
以此來看,臺灣LED產業近年雖深受來自大陸LED產業界的紅色供應鏈競爭壓力,但突破紅色供應鏈包圍最佳途徑,仍是在于研發創新與核心專利布局。
對企業而言,必須持續投入關鍵技術的研發創新,而非只有跟隨與改良他人技術;對政府而言,最重要的則是支持高風險性的創新技術公司,以及擴大業界科專計畫中的產業技術計畫和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畫等,獎勵并投資企業開發真正有突破性的創新技術并轉成核心專利。此外,還需支持設立專利技術基金,收購各界創新技術公司或其所申請的核心專利,同時政府也要建立專利資源分享平臺,讓這些具有市場影響力的核心專利得以授權國內廠商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