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審計署發布了2015年8月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政策措施貫徹落實跟蹤審計結果。根據公告,部分重大項目建設推進緩慢以及財政沉淀資金收回等仍是主要問題。記者梳理公告后發現,審計的建設項目中有193個(占23.7%)實施進度明顯滯后,涉及投資2868.62億元。
財經評論員李文海告訴記者,很多項目難以落地,包括前期規劃不仔細導致項目難以推進,執行中的具體協調問題,比如征地拆遷、環境審批等,但在目前穩增長主要依靠穩投資發力的背景下,項目建設進度滯后的情況會影響到經濟增速。
鐵總20項目完成率低于10%
8月份,審計署對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29個中央部門、7個中央企業落實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政策措施情況進行了跟蹤審計。
審計署財政審計司主要負責人介紹,此次重點審計了保障性安居工程、精準扶貧、養老服務業等民生政策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的落實情況,以及重大建設項目推進、財政存量資金盤活等情況,抽查了498個單位、815個項目,涉及項目資金7080.14億元。
其中在重大項目建設推進緩慢這一問題上,超兩成審計的建設項目進度明顯滯后,鐵公基領域較為突出。
審計顯示,中國鐵路總公司近3成鐵路項目投資計劃完成率低于50%,其中20個項目低于10%。
如計劃于2014年5月完工的大理至瑞麗鐵路大理至保山段,由于建設資金未及時撥付到施工單位,施工進展緩慢,完工時間推遲到2019年底;計劃建設年限為2011年至2017年的成都至蘭州鐵路因前期論證不充分、批復試驗段方案較慢等,截至2015年7月底,累計完成投資僅占概算總投資的17%。
按照國家發改委和交通運輸部要求,相關省“斷頭路”項目應力爭于2013年底前完成審批程序開工建設,“十二五”期末基本建成。
但此次審計發現,截至2015年7月底,吉林省吉林至荒崗段、集安至通化段、東豐至雙遼,內蒙古自治區大坂至經棚段、扎蘭屯至那吉屯段,山東省泰安至東阿段、甘肅省渭源至武都段7個項目因審批手續辦理周期長、地方政府推動不力等尚未開工。
吉林至荒崗高速公路項目是國家高速公路網“第二橫”(琿春―烏蘭浩特)聯絡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2015年7月末,因吉林市政府未及時與項目法人單位簽訂征拆承包合同,項目用地尚未啟動征地拆遷工作。
與此同時,審計署還披露,該項目2014年末已到位的8.83億元資金僅支出4832.5萬元,8.35億元資金閑置。
將嚴盯項目資金結存結轉
除重大項目建設進度緩慢外,財政沉淀資金仍是一個弊病。
此次審計結果顯示,截至2014年底,37個省和計劃單列市收到的車輛購置稅補助公路、水路建設項目資金累計結轉結余達640億元,其中2012年及以前年度、2013年和2014年結轉結余分別為59億元、117億元和464億元,結轉結余的資金主要是國省道和農村公路建設補助資金。
李文海分析說,這其實一個問題的兩面,投資建設項目沒有落地,已經撥付的財政資金就必然會產生沉淀,經濟下行壓力之下對于積極財政政策的需求不斷增強,而經濟增長傳統動力趨弱又導致各級財政收入增速放緩,沉淀資金問題便顯得格外突出。
前述審計署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進一步加大對跟蹤審計發現問題整改情況的檢查力度,督促有關部門和地方及時整改,更好發揮促進穩增長等政策措施落實的作用。
在今年6月10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就說過:推進財政資金統籌使用的“硬措施”會上通過了,國務院各部門要帶好頭、做好表率,“決不允許財政資金長年趴在賬上呼呼大睡!”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部長徐洪才告訴記者,實際上許多投資項目無法落實,是由于地方政府官員怕承擔責任、不敢花錢,因此原先預算計劃要花出去的錢沒有花掉,就成了未發揮效益的“沉睡資金”,用好增量,首先是要盤活存量。
他說,一些地方存在的“懶政現象”給當前中國經濟穩增長帶來沉重壓力,國務院的做法相當于“拿鞭子抽一抽”,可以撬動杠桿,讓重大投資、政策和改革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
審計署相關負責人就稱,下一步將重點關注項目資金特別是民生項目資金結存結轉情況,分析形成結存的原因和難以統籌盤活的制度障礙,重點抽查城鄉社區事務、扶貧、農林水、保障性安居工程、養老設施建設、社會保障和就業等重點民生領域的項目資金結存和使用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