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心智能管家“大白”,人臉識別門禁,恒溫智能烹飪棒,電子觸屏茶幾…… 10月11日,在北京中關村新中發大廈一層,記者仿佛置身于“智能世界”,一個個酷炫的智能硬件展品引來了如潮的人流。
其中,一個“智能展柜”被圍得水泄不通:柜門看似是塊普通的玻璃,實則是一個液晶電子觸摸屏,由柜子下方的電腦控制;輕輕一點,即可出現柜中展品的介紹視頻。產品負責人介紹,這款液晶玻璃還能制成魚缸或桌面。聽到這,一位智能家居采購商馬上與該負責人交換了名片,商談訂購事宜。眼瞧著,一單生意就要做成了。
像這樣的場景,在今天的新中發市場不知道上演了多少次。
10月11日,北京中關村宣布推出了中關村創業大街升級規劃,位于這一規劃中的中發電子市場也宣布轉型,改名“中發智造”。在此次中關村大街開街儀式上,海淀區政府正式授予中發集團“中關村智能智造創新中心”的牌匾,宣告中關村第五個創新中心正式落地。
中發市場原本是元器件電子交易中心,投身智能制造領域,這一華麗轉身的背后是什么呢?
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
中發集團擁有中發電子大廈、中發電子新市場、知春電子城三家大型電子商城,歷經20多年的發展,形成了日均客流量達1.5萬人次,2500多個商戶長期入駐的經營規模。
中關村智能制造創新中心,主體位于新中發電子市場。走進新中發市場一層,昔日鱗次櫛比的商鋪已全無蹤跡,如今已是一個個智能硬件成果展示區。
“早先的中發像是一個收房租的房東”,中發集團項目拓展副總裁魯錫章向科技日報記者解釋,通過收取商戶租金,賺取高額的租賃費用,租金最高可達每天80元/平方米,20多年來中發保持了較高的盈利水平。
單靠收租就可以賺得盆滿缽滿,為什么還要轉型?
魯錫章道出了中發“盛世”下的危機感,“雖然收租金收得非常‘爽’,但之前的盈利模式非常單一,不足以抵御競爭風險。”
在魯錫璋看來,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帶了全新的商業競爭理念。“如今,單靠壓低成本、攤薄利潤這些傳統手段已經不足以占領市場,因為互聯網商業的‘免費思維’也許會在瞬間擊垮你。”
因此,多元的利潤點才能帶來穩定的收益,這也是轉型的題中之義。魯錫章以電商競爭為例向記者進一步說明,“如果京東和當當打價格戰、競爭圖書市場的話,當當就會很郁悶,因為圖書是它的主營產品。但京東則不然,因為它除了圖書,還有3C、服裝等等。”
看來,中發是在開拓租賃業務之外的另一種可能性,同時也是另一層保障。
立足“平臺+”理念
2014年被公認為智能硬件的元年,伴隨著資本的助力,資料顯示,當年智能硬件行業增長超過280%,市場熱情空前高漲。經過一年的發展,在當下的智能硬件生產鏈條,既有前期的孵化器基地,也有提供中期的解決方案商,還有后期的眾籌銷售渠道。
面對成型的產業鏈條,中發要如何發力智能硬件領域?
“既然已經有人做得很好,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優勢資源整合起來,與合作伙伴一起共建重度垂直產業生態體系”。魯錫章如是闡述中發今后的定位。
不久后,金百澤、創客空間、機智云等一系列智能制造領域的優秀企業會陸續入駐中關村智能制造創新中心,行業內的頂級工程師、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也將在這里匯集。
整合優勢資源,中關村智能制造創新中心將覆蓋電子元器件、智能硬件解決方案、敏捷制造、科技人才、加工生產、風險投資、知識產權、市場營銷、媒體宣傳、創業孵化等智能制造相關的各個領域,成為智造領域的綜合服務平臺。
魯錫璋談到,這一綜合服務平臺包括五大部分:“智能硬件解決方案平臺”“智能硬件敏捷制造平臺”“智能產品展示平臺”“創客工程師交流平臺”以及“元器件展示平臺”。
在智能硬件解決方案平臺重點打造了“智能硬件解決方案”和“大數據服務”兩大板塊。“通訊模塊專區”“傳感器專區”“開發板專區”以及“云服務”“人臉識別技術”等特色服務共同構成了兩大板塊的主體內容。
在智能硬件敏捷制造平臺,可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小批量、多品種的快速打板服務以及可定制、多造型的殼體配套業務。
其中,在智能產品展示平臺,用戶可直觀體驗到個性化的智能產品。
“現在,雖然智能硬件看似很火熱,但落地銷量卻不是很理想,眾籌平臺的刷單現象也非常嚴重,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用戶體驗環節”。魯錫章希望日后新中發市場可以成為像蘋果體驗店一樣的線下平臺,感受智能硬件的科技感和沖擊力。
在創客工程師交流平臺,各種行業內的學術交流活動將在這里定期舉辦,圍繞創客工程師社群,打造學術交流生態圈。
在元器件展示平臺,中發集團將采取廠家直接供貨的方式,打造行業內最新的IC樣品庫,方便工程師現場進行比對,并將元器件商品進行聯播展示。
談及中發的未來,魯錫璋并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答案。“中發提供了一個平臺,通過眾多合作伙伴的合力,也許還會誕生更多的商業模式,這就要留給時間去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