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英特爾、三星等國際巨頭步伐,臺灣最大晶圓廠臺積電日前公布擬在江蘇南京投資30億美元設12英寸晶圓廠。有電子行業分析師在接受采訪時稱,這是臺積電卡位中國大陸市場的重要布局,也將帶動上下游配套產業,形成上百億美元乘數效果,其中半導體材料、設備端上市公司有望受益。
卡位市場
臺積電本次投資,業界早有預期,7月就有該公司在大陸各地考察的傳聞,這次公布投資30億美元建設12英寸晶圓廠,初步產能規劃2萬片/月,預計2018年開始生產16納米先進制程產品。“這有望成為臺積電在臺灣外最大一筆投資。”芯謀半導體首席分析師顧文軍介紹,從技術水平和投資模式來看,成色都不錯。
國金證券電子行業分析師駱遠思表示,目前來看該技術是先進的,中芯國際28納米制程也剛剛開始量產爬坡,即便相比3年后臺灣已經量產的10納米技術,大陸16納米仍然是先進制程,可以承接國際客戶訂單。
不同于此前另一家臺灣晶圓巨頭臺聯電在廈門合資建廠,本次臺積電選擇獨資。前述分析師指出,本次投資成本其實比預期要低,一方面,獨資可以加強管控,暫時不用擔心技術外流,臺灣方面也將會指派專員入駐;另一方面,會享受一些設廠優惠,部分設備來自臺灣現有設備。
而2萬片/月產能占臺積電總產能有限,其卡位大陸市場意義更大。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聲明中表示:“近年來大陸半導體市場成長快速,為能就近協助客戶并進一步增加商機,公司決定在大陸設立12寸晶圓廠與設計服務中心。”顧文軍則表示,臺積電在大陸建16納米生產線,可以就地服務大陸客戶,有利于其同英特爾和三星競爭。據介紹,臺積電在大陸的銷售額已經超過日本區和歐洲區,華為海思、展訊都是其戰略客戶,而競爭對手三星、英特爾、臺聯電等12英寸產能已經在大陸排名居前。
乘數效應
對于臺積電等晶圓巨頭登陸,行業產能過剩顧慮再起,而帶來的產業乘數效應備受關注。駱遠思指出,本次獨資30億美元,預計可帶動上下游產業至少300億美元的規模增長,半導體材料和設備也有望受益。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統計顯示,2015年第三季全球半導體制造設備營業額達96億美元,同比增長9%,其中,臺灣以28.5億美元蟬聯第一,大陸營業額達17億美元,同比增長78%,從上季度第五名沖入第二名。
“本次臺積電的投資,有望在促成半導體設備、材料國產化方面取得進展。” 顧文軍表示,部分材料和設備公司產品已經投入到臺積電、中芯國際等晶圓生產中。
上市公司中,上海新陽表示,前道晶圓制程化學品將成為該公司當前最主要的利潤增長點,預計最近兩年可以保持100%以上的增速。目前,該公司部分電鍍液產品已經面向中芯國際、無錫海力士半導體、上海華力微電子等客戶銷售。另外,上海新陽與興森科技的合資公司上海新昇,已經與上海華力微電子、中芯國際等達成意向合作,待定增募投的300毫米大硅片項目量產后開始采購。
設備方面,中微半導體的刻蝕機已獲得中芯國際、臺積電等多家晶圓代工廠使用。另外,北京科華微電子的光刻膠也進入中芯國際、華虹宏力、士蘭微、三安光電等公司采購范圍。
安信證券分析師趙曉光在研報中指出,隨著制程愈來愈精密,步驟也越來越多,單一廠商的材料使用量逐漸增加,整體上看半導體產業所使用的材料數量會持續增加,另外,上游材料的國產化空間也極為可觀,南大光電、興森科技和上海新陽等都將有望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