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波茨坦地學研究中心(GFZ Germa nResearch Centrefor Geosciences)以及萊布尼茲淡水生態與內陸漁業研究所(Leibniz-Institute of Freshwater Ecology and Inland Fisheries;IGB)最近廣邀全世界有興趣的網民,共同探索出現在一片夜空中的“人為白晝”(artificialskyglow;輝光)現象對于都市的影響。
由于世界各地的路燈正逐漸從鈉燈改為采用LED燈,科學家們必須了解人為的天空輝光對于都市影響的重要性。然而,并非每個都市的情況都一樣,因此,科學家們認為,想要了解全球各地夜空如今變得更亮或是更暗的最佳方式,就是研究公民科學家的觀察。
研究人員的目標不只是要收集參與者所收集的數據,基于網絡的平臺還將使所有的數據公開透明化,而且還能提供觀察與分析這些量測的工具。
德國GFZ與IGB團隊的研究人員Christopher Kyba目前正著手研究光害問題——過量的照明出現在不需要的時間與地點。透過Android在2013年推出的“Loss of the Night”app計劃,來自全球各地的公民科學家紛紛傳送他們觀察的夜空亮度數據,可用于確定夜空中所能見到的星星數目。Kyba解釋,“來自全球各地所觀察的數據對我們的科學至關重要。我們迫切地需要他們協助評估全球的輝光現象如何發生變化。”
研究人員無法利用衛星來進行這項研究,因為他們測量向上發射的光線,而不是人們以及其他生物在地面上的照明體驗。更麻煩的是,目前的衛星對于可見光譜的藍色部份較不靈敏。截至目前為止,只有專業的科學家能夠對于公民科學家所取得的輝光數據進行分析。Kyba希望能夠扭轉這種情況,將數據、工具與分析交還給公眾手中。
透過與德國柏林公司Scape GmbH的合作互動,Kyba開發出以平臺為基礎的App——myskyatnight.com。從“Loss of the Night”app以及其他2個公民科學光害計劃所收集的資料,都可在該網站免費提供。公民科學家可輕松地瀏覽、查看以及下載數據,以及直接在該網站上直接執行其自有分析。“Loss of the Night”App的用戶還可創建一個配置文件,以便易于查看自己的數據。
圖一(Source:myskyatnight.com)
圖一中的截圖顯示在歐洲收集的輝光資料。藍色圓圈顯示有多少觀察數據來該地點;紅點則指出以裸視極限(Naked Eye Limiting Magnitude;NELM)在一地區中單次觀察到的天空亮度。NELM越高,所能看到的星星就越多。
Kyba期望,藉由讓公民科學家使用這些數據,將可增加他們參與獲取資料的動機,Kyba說:“藉由新的web應用,當公民科學家在同一地點進行多次觀測時,很容易就能看到最佳的結果。”科學家們也希望這些數據最終將饋送回本地進行戶外照明的決策。在理想情況下,我們將會發現一些成功的例子:“投資于環保照明的城市,最終將可在人行道上仰望時看到越來越多明亮的星星。”
該計劃是歐盟(EU)MYGEOSS計劃的一部份,其目的在于開發智能的互聯網應用,讓歐洲公民意識到變化對于當地環境的影響。
圖二(Source:myskyatnight.com)
圖二中的截圖展示用戶的完整“Loss of the Night”App觀測結果。從圖中可看到參與者可看到哪顆星星(黃色星星最明亮;橘色較暗淡;暗橘色星星幾乎看不到,必須用側視法才能看到),以及哪些星星看不到(灰色代表不確定、黑色星星則看不見)。水平線代表預估的裸眼極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