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把眼睛稱為“心靈之窗”,是因為我們認為“眼神”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想法,相關的詞句有很多,比如“眼神堅毅”、“眼神閃爍”、“賊眉鼠眼”等等。這些說法不能說完全沒科學依據,不過從物理學角度來說,其實心靈之窗更應該指的是“瞳孔”,沒錯,就是我們黑眼珠中間那個黑色的小孔,它才是眼睛“采光”的真正的“窗戶”。
(本文封面引用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封面引用圖片來自網絡)
瞳孔是位于人眼虹膜中央的圓形缺損,東亞人種一般直徑為3~5 mm。瞳孔相當于眼光學系統中的孔徑光闌,它可以通過放大和縮小來調節進入眼內光線的量,瞳孔大小由動眼神經支配的瞳孔括約肌和交感神經支配的瞳孔開大肌共同控制,它們彼此在中樞緊密聯系并相互拮抗。瞳孔的大小變化在醫學臨床上有重要的意義,是很多癥狀及疾病的檢測依據,我們比較常識的就是瞳孔放大,光刺激反應消失是判斷腦死亡的標志之一。
通常情況下,人眼瞳孔大小變化主要受光線及視物遠近的因素影響,這已經被無數的實驗證實過,同時,瞳孔大小還受神經系統支配,也就是說,情緒變化也會引起瞳孔大小的改變,廣大青少年看動畫片時經常會在千鈞一發的時刻看到加強的眼部特寫鏡頭,其實就是為了強調這種緊張感。
既然瞳孔大小能反應這么多眼睛的功能特性,那么它是否能作為一個評價視覺疲勞程度的指標呢?本工作室為此專門進行了實驗研究,累計實驗測量人數103人次,瞳孔測量方法分別采用了照相機拍攝法和Rosebaum瞳孔尺測量法,在被試進行VICO指數實驗過程的前、中、后時間節點分別用兩種方法測試被試的雙眼瞳孔直徑大小并記錄。另外,本工作室還挑選了20名視力較好的被試,在一個工作日內,從早9點至晚17點,每個小時用兩種方法測試一次他們的瞳孔直徑大小并記錄。
經過嚴謹的數據計算,結果出乎意料,在VICO指數測試過程中進行瞳孔直徑測試的被試其雙眼瞳孔大小無明顯變化,而進行全天多次跟蹤測試的被試其瞳孔直徑大小在全天范圍內顯示出增大的趨勢,但基本都是出現在下午16點左右的測試節點,到17點增大明顯。基于以上測試結果,本編推測原因如下:VICO指數測試光環境為恒定照度,被試雙眼所受光刺激的強度不變,而測試條件也固定,且實驗時間通常只有45分鐘,因此被試在實驗前、中、后三個階段的瞳孔直徑變化不明顯可能是由于刺激強度較低;而進行全天追蹤的被試為了模仿日常工作環境,測試基本是在自然光條件下進行的,而測試時間處在冬季,下午16點至17點天色會明顯變暗,因此被試下午最后兩次測試瞳孔直徑增大明顯也不能確定到底是因為身體自然的應激反應還是視覺疲勞引起的。
在以上測量實驗未能獲得明確結果的情況下,本工作室又嘗試使用高端設備“眼動儀”來研究瞳孔大小與視覺疲勞的關系,結果發現,人眼的瞳孔實在是個太傲嬌的“小公舉”,由于交感神經系統的影響,人眼瞳孔直徑的變化與主觀感受聯系十分密切,實驗過程中被試所接受到的任何聲、光信號刺激都會使瞳孔直徑產生明顯的變化,而被試佩戴眼動儀實驗的過程十分枯燥,且眼動儀實驗數據大規模采集成本過高,因此很難進行大樣本量實驗應用。
所以綜上,本編認為,瞳孔大小的變化對于研究人眼視覺疲勞應該是有意義的,但是針對常規一般等級視覺刺激,想以瞳孔變化作為一個評價視覺疲勞的指標尚需商榷——需要更加便捷普適快速精準的測量設備和更加成熟可控的實驗設計,簡單來說就是得把視覺刺激過程和情緒影響區隔開(可是想到如此苛刻的條件如何進行實驗操作本小編難免憂心忡忡啊!),想實現以上兩條,目前本編還只能呵呵。要是廣大讀者觀眾有什么好點子,不妨分享一下。小編這廂先謝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