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店具有良好的消費體驗,周末和放假的時候,拉上閨蜜也好,兩三個朋友也罷,家人也可以,來一場說逛就逛的街,看到的就是實物,中意了就可以買下來,不需要任何等待。在LED照明行業是否有同樣的現象呢?
轉折一:消費者正改變,文化、創新、體驗和情懷與價格同樣重要
價格優勢一直是電商逆襲實體店的核心,但如今中產的家庭越來越多,互聯網鏈接全球,曾經刷黃金的中國大媽都開始組圖出國游了,消費者早已潛移默化巨變。
今年商業地產最熱門的是蘇州新光天地、蘇州誠品及大悅城系列,玩的就是文化、創新、體驗及情懷,這才是當下消費者真正需要的。
轉折二:開店開牛掰了也能當首富,ZARA老板掀起新一輪商業潮流
今年ZARA的老板,阿曼西奧·奧特加一度登頂全球首富。Inditex旗下一打品牌靠著ZARA就足夠吸金。告訴全球投資人的是,商業地產零售依然能賺大錢,你不行只是你太low。
萬達投影院、兒童游樂場;綠地投海淘進口超市;復星投資德國快時尚Tom Tailor及馬來西亞食之秘,看中的就是中國的消費潛力及未來成長性,有機會如阿曼西奧·奧特加般賺更多。
轉折三:大批量關店背后,則是一打本土新品牌強勢崛起
眾所周知,某幾個老品牌在2015年關了過10000家店。但要知道,在關店的背后,則是更多新興品牌正強勢崛起。
零售這塊,本土快時尚熱風、UR、MJstyle在大舉逆襲。本土的設計師品牌及新興潮牌,同樣吸引眼球,在不斷擠占更多市場份額。
餐飲這塊,這幾年是本土快時尚餐廳及明星店崛起之年,外婆家、小南國、蘇浙匯、盤古餐飲、57度湘、海底撈等十幾家未來有機會成為百勝般的全球餐飲集團。
都說誠品牛掰,但其實,方所、西西弗、貓的天空之城、初見書房、新華書店、單向街、字里行間等本土體驗式書店都在深跨界情懷式大逆襲。
轉折四:全球人氣網商都在轉型開實體店
歐美幾大靠電商崛起的人氣電商都在轉型開實體店。美國的Nasty Gal、ModCloth、Warby Parker和Bonobos都在線上積累完口碑及原始積累后在線下鋪開實體體驗店發展大戰略。英倫諸多高街品牌電商同樣如此。
就在今年的11月初,亞馬遜開出了首家實體店,位于美國西雅圖的購物中心University Village,占地約511方,擺放5000-6000本圖書,這是20年來的首次。也是未來人氣電商的大勢所趨。
與亞馬遜類似,當當的書店則預計在本月開業,首店長沙1200方,計劃3年開1000家。說明對電商來說,線上客戶增長很可能已達瓶頸,再不拼實體店市場,就真要落后了。
轉折五:同款同價的全新的O2O商業模式消弱電商競爭力
實體經濟不是被電商打敗的,而是敗給了自己。傳統的一打品牌,線上銷售越好,線下關店越狠。價格優勢就是關鍵因素,所以,只要做不到線上線下同價,實體商家就會被自己打敗。
如今線上線下同款同價的成功案例越來越多。還是優衣庫,如果說2014年優衣庫在天貓的火爆促使一打快時尚進駐天貓,那2015年優衣庫的線上線下同價的O2O模式,將在明年被更多實體店商家采納,促使實體零售商業模式轉型。
轉折六:更多國際品牌進入中國的各大商場,加碼實體商業競爭力
就拿國際快時尚品牌來說, 起步02年,逐步改變國人價值觀、積累口碑,0708年一大波來襲,逐步成顛覆行業式。真正大爆發是在11-13年,快速下沉二三線城市,海量開店占領市場。
近幾年進入的高競爭力的快時尚品牌,SPAO、Forever21、TOPSHOP、A&F、Old Navy正發力。全球諸多粉絲的&Other Stories、Urban Outfitters、Victoria's Secrect Pink、Miss Selfridge也正打算攻入大陸市場。
轉折七:實體店正改變,在激烈競爭下,不進則退
看看如今的永輝精品超市Bravo TH,陳列夠顏值,嚴格物流管控下的價格優勢,外場的食代廣場眾餐飲商家不掉價,萬達、龍湖及正大都大愛,已逆襲一打老牌不上進的賣場。
星巴克曾經一度被COSTA和一打主題咖啡館逆襲過,但改變就在當下,設計全面變革,更情懷式更體驗的主題店模式推出,漸漸重新獲得認可。
名創優品你學不會,不僅僅是模仿和低價。目測其移動互聯網營銷、設計陳列商品選擇、加盟模式、格局魄力才是核心競爭力。不到兩年,已開出1100家門店,今年預計營收破50億。
轉折八:不只是明星開店爆棚,創業浪潮早已席卷商業地產
明星開的餐廳及零售店正崛起商業地產界,韓寒的很高興遇見你餐廳及在一起書店,陳冠希的潮牌JUICE,40多明星創業投資的店鋪正在大陸強勢崛起,成為商場重要聚客利器。
不只是明星,很多零售高管及經理人在這輪創業浪潮下選擇開店創業,甚至剛畢業走上社會的年輕人都能眾籌投資開咖啡館。商業地產創業潮正默默改變競爭及游戲規則,顛覆中更見商機。
轉折九:電商沖擊中國實體經濟,惡性競爭不利當下發展,變革就在當下
雙11是巨額的虧損經濟,惡性競爭導致中國零售走向無利潤時代,生產作坊擠出優勢工業,電商在毀滅消費、毀滅逛街本身所帶來的額外消費,電商破壞傳統商圈
這是電商的錯嗎?真的不一定,這本就是全球發展大勢,只是中國顛覆的更猛烈些,血拼的更狠些。但不可否認的是,電商對實體經濟確實有沖擊,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的。
惡性競爭及賠本買賣確實不利實體經濟崛起,政府已從當初的不屑一顧,到半信半疑,到如今猶豫糾結。畢竟電商也是政府一路一帶及中式全球化的重要一環。
既然政府有法子逐漸把深顛覆的金融創新及移動互聯支付系統納入嚴格的控制監管,電商也注定逃不過,而且變革就在當下。
轉折十:政府已在限制代購,討論進口進一步放開空口以幫內需加碼
克強總理最近在談到實體經濟崛起時,就提到了代購,這幾年代購的高速增長與實體經濟的微疲軟形成反差。中國每年千億元的代購規模已不容小視。
所以很明顯的變化是代購政策正逐步加緊,法律制裁代購商家惡意偷稅漏稅事件越來越多,明年還會更細分更嚴格。
同時,進口政策在放開,克強總理就坦言未來5年內,中國會進口10萬億美元。商智庫預測,為了內需的真正崛起,進口政策在2016年將進一步放開。
陳啟宗今年年中就曾說過政府曾答應降低進口關稅,奢侈商業遇寒與進口關稅關系重大。然后緊接著就爆出LV大舉關店,國人已習慣出國及代購買奢侈品,LV關的理所應當。所以變革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