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多年前,一把芭蕉扇上的竹絲化成的燈絲徹底結束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規律。但也許愛迪生老爺子怎么也想不到,在100多年后燈泡充當的角色將遠遠超出照明這一基本功能的范圍。
如果說白熾燈開啟了人類用電能取代化學能來照明的篇章,那么智能照明很可能就是下一個巨大的篇章。在“智能”兩個字被濫用的當下,實際用途都被刻意忽略。那么憑什么說智能照明有未來呢?
對燈光的剛需:讓物聯網圍著燈轉
雖說很多廠商為了實現“所謂的智能”,為很多產品加上了很多不必要的功能。但不可否認,“聯網”、“無線控制”、“情景識別”的確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額外的便利。我相信,看到這里一定會有人說:“這些功能我并不關心,我也不愿意掏錢升級照明。”
也許讓我們回歸到物聯網的本質進行思考會得出更加不一樣的結果:
♦燈在各個空間都處在一個非常優秀的位置。
♦ 有燈必然有能源。
♦ 物聯網實際是互聯網利用硬件向各個領域拓展的一個趨勢。
不難發現,燈占據了一個非常難得的,非常利于物聯網普及的物理位置。
其實對于在燈身上添加其他功能,很多廠商已經進行了嘗試。Li-Fi技術就是其中最耀眼的一個。據Techcrunch報道,11月底愛沙尼亞新創公司Velmenni在最近的測試中就對利用LED燈進行數據傳輸的Li-Fi技術,實際的測試結果比目前常用的Wi-Fi快100倍。
環境光干擾,保密性這些特點很可能讓Li-Fi走不到最后,但是這也絲毫不會影響燈作為物聯網平臺的潛力。早期智能照明最大的發展難題在于成本,隨著這兩年的高速發展,傳感器、網絡芯片、處理器的價格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暴跌。從而也減少了燈具升級為智能的花費。就像Techcrunch 表示的那樣:“LED的革命剛剛過去,智能照明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已然覺醒的整個產業鏈
燈這個行業從來就不缺巨頭,而這些巨頭紛紛嘗試智能照明,也可以算是這個趨勢潛力極好的佐證了。暗地里還有很多公司在躍躍欲試,首先要提到的就是目前最大的幾個網絡硬件公司,如思科、高通等。當然不僅僅每個燈里面都需要加入互聯網功能的硬件,網絡和路由的結構也必須有所改變。
250億,這個是目前全球燈具總數的一個估算值。究竟誰能夠最終咬下最大的一塊蛋糕還難說,但這個趨勢已然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