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項目“低維氧化鋅材料的載流子調控與功能化研究”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人們對信息存儲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以紅色激光讀寫的VCD光盤,存儲容量約為700M。而當前以藍色激光讀寫的DVD光盤,其容量已擴展到25GB。未來,如果我們以紫外激光二極管為讀寫器,光盤容量預期將進一步大幅度提升。”東北師范大學紫外光發射材料與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徐海陽說,“此外,紫外光電子器件在日盲探測、紫外光通信等國防軍事領域也有極為重要的應用。”
徐海陽說的并非暢想,而是即將實現的未來。他所工作的實驗室已在紫外發光材料與器件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項重要進展,其中“低維氧化鋅材料的載流子調控與功能化研究”項目還榮獲了2015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項目帶頭人、東北師范大學校長劉益春介紹,氧化鋅是一種重要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低維氧化鋅更因其優異的光電特性和新奇的物理性質成為材料科學前沿。對于低維氧化鋅材料,實現穩定可控的p型摻雜是國際公認的科學難題,獲得高溫、高效激子復合是發展光發射器件的重要基礎,打破激子束縛、實現載流子有效分離是拓展其功能的關鍵。而針對這些問題,“低維氧化鋅材料的載流子調控與功能化研究”項目實現了關鍵性突破,研究成果將促進半導體材料學科的發展,開辟一系列新的應用領域。
劉益春說:“科技研發不僅考驗智力,更考驗著毅力,同時也需要團隊合作。從2000年開始,項目組歷時15年,在東北師大與長春光機所的合作下,在中科院百人計劃、國家863計劃、國家基金委重點、杰青等項目的資助下,取得了系列創新成果和如今的榮譽”。
然而,“自然科學獎”的殊榮并不是第一次青睞于東北師范大學。近4年來,東北師大已經獲得了3項自然科學獎。“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說明學校長期注重基礎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相結合,長期堅持學術導向、堅持創新、堅持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相結合。”劉益春說,“今后我們將在現有成績的基礎上,加深和拓展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讓成果走向市場,與吉林省和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同時,作為師范院校,還要努力將科研成果轉化成教學成果,為國家培養出更多創新型人才和創新型教師,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創新型社會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