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巨大的人口紅利,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LED制造基地。然而,隨著人口紅利的不斷消失,我國要繼續保持這種規模制造優勢,就必須進行產業升級,從人工制造發展到智能制造,生產流程實現高度自動化。
縱觀LED產業鏈,不難發現上中游芯片與封裝的自動化程度相對較高,而下游LED燈具組裝的自動化則比較薄弱。由于LED照明價格日益平民化,規模效益日益凸顯,其人力成本也越來越高,很多中小企業不堪重負。
一時間,全自動生產線成為各大廠商關注的焦點。理論上,全自動化能顯著減少人工成本,而成為規模化的救命稻草。但實際上,因設備成本投入大、LED照明工藝變化太快,導致照明自動化市場始終處于“雷聲大雨點小”的尷尬局面:設備企業積極布局,但照明廠家引入顧慮重重。
自動化或為規模化減壓
作為LED照明產品制造大國,中國以成本優勢與完整供應鏈,占據全球21%的市場份額。其中,規模化生產是國內LED照明企業的制勝法寶。
規模化即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但隨著LED照明價格與日俱減,居高不下的人工成本給企業凈利潤帶來相當大的負擔,且整個市場行情蕭條,致使企業利潤直線下滑,生存壓力急劇上升。
在此基礎上,木林森、奧其斯光電、元暉光電等LED照明實力企業紛紛投入LED自動化生產線,從根本上提高生產效率,幾秒鐘就能生產出優質的LED產品,為企業帶來了更多的效益。
業內認為,全自動生產線不僅能夠有效降低用人成本、保證產品品質、規范行業質量、成倍提升產能,更能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同時提升行業整體的制造水平。
深圳市連碩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張智表示,以一條LED筒燈自動化生產線為例,只需要3個操作人員。而在傳統的LED燈具組裝流程中,總共有裝配各種套件、電源零部件的焊接、成品包裝等20多道工序,共需要27個作業人員,勞動力成本節約了近90%,且良率高達98%以上。
“如今,在LED照明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繼續沿用傳統人工生產模式已不合時宜,而引進LED燈具自動化生產線,能有效提高生產效率。”中為光電副總經理焦根祥表示,公司推出的LED燈具自動化1.5K生產線(ZWL-A1500)提供了集中供料、自動組裝、自動老化、自動檢測、自動打碼、自動包裝,以及信息集成化等生產能力,實現每小時1500顆的產能(以LED球泡燈為例),同時能實現100%在線質量檢測及數據追溯功能。
此外,自動化生產設備代替人工,不僅可以減少人為因素的影響、提高產品的一次性通過率、保證產品品質、提升產品競爭力,而且還能夠加快處理速度、提高精確度和可靠性、達到庫房面積和空間的有效利用、進一步降低企業的綜合成本。
設備企業積極布局
自去年以來,一股智能裝備替換勞動力投入的“機器換人”熱潮,正在席卷廣東等制造業發達地區,加快珠三角地區“機器換人”步伐,也推動了LED照明行業的自動化進程。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LED照明自動化生產占比不足5%,2017年自動化生產占比有望超過30%,設備市場規模也將由2014年的不足1億元,上升至2017年的6億元左右。
鑒于巨大的市場前景,中為光電、炫碩光電、大族激光、連碩科技等國內自動化設備的企業紛紛布局LED照明自動化生產領域。
杭州中為成立之初,以實驗室的標準檢測設備起家,之后的幾年公司從封裝領域的分光、編帶機作為切入點,開始進入產線自動化設備領域,并成為業內首個從檢測設備切入到產線自動化設備領域的廠家。目前,中為光電的自動化設備最主要的業務增長點集中在LED產業鏈的自動化產線上。
炫碩光電也圍繞著高可靠性、高穩定性的思路推出一系列自動化的設備產品。炫碩光電董事長趙玉濤表示,目前公司已成功啟動“一體兩翼”戰略。未來,公司將以LED產業為主體,重點放在自動化和智能化設備兩大領域。
此外,連碩科技從2012年年底開始調整經營思路,從封裝編帶設備轉入自動化領域,現在主要服務LED照明、光電顯示及3C等三大領域。張智表示:“到2016年,連碩科技將簽約百家龍頭企業,現在已經完成四十多家。未來,我們將攜手戰略合作伙伴推動機器人千億級市場集成應用。”
然而,也有業內人士表示,雖然全自動化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但是現階段進入該領域的企業仍處于前期投入階段。由于這個投資回報周期較長,全自動化生產線基本還在試用階段,市場還沒有起來,沒有雄厚資金實力的企業根本不敢貿然進入。
半自動化更受歡迎
面對設備企業的滿腔熱情,照明企業卻遲遲不動。在國內的LED照明生產中,引入全自動生產線的企業本就不多,僅限于木林森、歐普照明、立達信、陽光照明、得邦等十多家知名LED照明企業,且引入的數量還相當有限。
對此,張智認為:“現階段,工藝處于比較成熟的階段,各家都形成了自己的工藝體系。由于后端自動化投入非常大,大家都處于觀望狀態,看行業大佬怎么做。”
毫無疑問,引入全自動生產線,前期需要巨大的成本投入。投入與產出的回報率,成為當下LED照明企業引入全自動化生產線前考慮最多的問題。趙玉濤表示,在自動化設備上的投入,一年回本,客戶是比較樂意的;一年半回本,客戶是可以忍受的;兩年回收不了成本的,客戶一般是不考慮的。
對此,德豪潤達及雷士照明董事長王冬雷直言:“我們實現機器換人的標準是,在某一個產品上,如果用全自動化設備,兩年內能收回成本就用,超過兩年,我們就暫不考慮。而目前,還是半自動的比較好,全自動LED照明生產線的柔性還不太好。”
“全自動化設備很難變化,而現在應用端工藝變化太大。在這種矛盾突出的情況下,半自動化設備的人機結合的方式,更靈活也更適合當下的LED照明企業。”深圳市三一聯光智能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馮白樺表示,在不是拼庫存的LED照明時代,產能上來還要考慮銷售能不能跟上。鑒于定制化、個性化的市場需求,半自動還是目前照明企業比較保險的選擇。
“現在,高品質、高效率的照明全自動生產線約400萬元/條,而人機混合線約150萬元/條。就國內市場而言,20%企業會選用全自動生產線,另外80%的企業會采用人機混合線。”趙玉濤表示,接下來,炫碩光電一方面要做好半自動化設備,以適應市場需求;另一方面,要研究照明燈具結構,希望做一些滿足全自動化生產的通用套件。
“同時,下游照明企業希望兼容,但是現階段自動化設備,除非產品的制程材料非常相似,否則很難達到兼容。”在張智看來,要想讓自動化設備使用更方便,與客戶共同開發非常重要。現在,大多數客戶更愿意從產品階段開始,而真正的自動化是從產品的研發階段、物料、工藝結構上開發自動化設備。
顯然,現階段不是LED照明全自動化生產線切入的最佳時機,全自動化要完全推廣開來還需要一定的時間。隨著LED照明市場進一步集中,市場份額被少數幾個企業掌握時,全自動生產線的春天即將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