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兩會期間,曾引起轟動的“董姐飯局”嗎?前不久,董姐所領導的格力業績公布,2015年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125.32億元,較上年下降11.46%,業績下滑近30%。這的確讓人瞠目結舌。曾依稀記得,在2015年初,董明珠曾堅定地表示,格力電器全年增長200億目標不變,六月份又表示放棄年增200億元目標,但仍稱年底或許會有驚喜。然而現在真相大白,每年增長200億卻成為了空話。
據業內人士分析,在董明珠執掌格力期間,格力業績下滑的深層原因,首先,產品缺乏創新,多元化轉型失敗,而且比較晚;其次,產品定價過高,但質量與技術優勢已與美的、海爾等品牌沒有多大區別;同時,在所有知名品牌都已經實現了全國聯保,售后與銷售分離從而提升服務質量,格力卻依然是誰賣誰修,簡直是一個奇葩。而作為掌門人的董小姐,為自己產品代言,開通自媒體,成立紅顏會,手機開機為自己頭像,到處演講自身成功學....把精力放在打造個人崇拜上。
反觀LED顯示行業,其中不乏“董明珠”式的企業家。
眾所周知,LED顯示行業高利潤、低門檻是推動企業進入行業的原始動力,但隨著進入企業的增多,行業競爭激烈,一些沒有技術的中小企業開始省掉一切可以省掉的環節,刪除一切可以刪除的功能,減低一切可以減低的成本。技術研發環節,舍棄!外型設計環節,模仿!生產制造環節,粗造濫制!品牌建設環節,沒有!這造成了嚴重的產能過剩,產品同質化也相當嚴重。
同時,在價格戰硝煙四起的LED顯示紅海,不少企業沒能堅守價格的底線,雖然沒有如格力一樣,定價超出客戶的實際承受能力,但卻是價格的另一個極端。整個行業的價格現象就是:你低,我比你更低。所以,在利潤降低的大環境下,質量和服務自然而然的得不到保證,倒坍、起火、短路的各種問題紛沓而來。
其次,利潤高,鋪長產業線;利潤低,擴大規模,謀求規模化效益。自發展以來,LED行業在某些方面,可謂是野蠻生長,很多企業進來就是“撈金”的,他們既不搞科技研發,又不搞產品創新,跟風和膜拜大企業是他們的首要目標。跟風沒有錯,畢竟有利潤,才會跟風,但不顧自身技術和資金限制,便以大企業為基準,盲目照搬大企業的經驗,并且與大企業的定位相同,結果當然得不償失,雷星光電、中祥創新和光能科技就是典型例子。
因此,古語曰: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不管是格力還是LED行業,使一個企業成功的原因,往往會成為它日后失敗的詛咒。環境在變化,因緣在變化,企業經營策略也要時刻變化!特別是在今天變革追得人連尿尿的時間都快沒有了的時代,每個企業和企業家更應當時刻有創新的意識和準備。
一個企業和個人越是在混亂的行業環境,就越是要好好地想一想,告誡自己:怎樣創新才能在此地久留,然后,繼續開拓,在業績拋物線開始下滑的時候,繼續找到一個新的曲線起點,重新繼續新的增長。否則,你不主動變革,市場就會讓你被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