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發揮戰略科學家在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決策中的引領作用
科技創新是全面創新的決定要素,是國家全面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基礎和強大推動力源泉。依靠創新驅動發展,充分激活并發揮全社會科技進步的創新潛力和創造潛能,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縱觀世界各國發展史,有一條基本規律令人矚目:崛起中的大國、強國總會逐步凝聚科技力量,依托科技創新體系,在一定歷史時期成為科學發展與技術進步的世界中心,并以強大的綜合創新能力,帶動全社會生產力和競爭力等關鍵要素提升,引領世界發展。分析這一基本規律,并細解科技創新提升國家綜合實力的過程要素,有一個關鍵的共識是:各國優秀科學家、尤其是卓越的戰略科學家群體,發揮了決定性的推動作用。
戰略科學家是前瞻布局和全面建設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關鍵少數”
科技部發布的《中國科技人才發展報告(2014)》顯示,我國已成為第一科技人力資源大國。但與世界科技強國,如美、英、德、日等國相比,我國在創新性科學研究的深度與廣度、革命性技術的獨創與轉化上,都還存在明顯差距。細究其深層次原因是多方面的,科技隊伍建設上存在的人多而不精、量大而不強的薄弱之處是造成上述問題的重要原因,特別是我國戰略科學家群體明顯不足、甚至其群體智慧在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決策中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是導致這一薄弱現象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古人云:“明者見事于未萌,智者圖強于未來”。戰略科學家就是這樣的明者和智者。把戰略科學家定位為前瞻布局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全面推動國家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的“關鍵少數”,就是由他們難以取代的特質與作用所決定的。戰略科學家的特質是能言人所未言、見人所未見。對于一門學科而言,戰略科學家對于科學研究本質的理解達到了一種“通透”的境界,對于學科未來發展有著戰略性、前瞻性的眼光,能夠站在學科的前沿,凝練根本性的重大科學問題,建立獨創性研究體系,開辟新的研究領域,引領學科發展新的方向。對于同類科學或者大科學而言,戰略科學家能夠以宏觀的國際視野俯視并把握學科全面發展、以觸類旁通的角度精準指引關鍵領域突破,進而,以“先知先覺”的至上境界預測科技創新的未來生長點,以“無與倫比”的學術功底指明科技創新的未來制高點。視野“寬”、專業“厚”、思想“精”、決策“準”是戰略科學家能夠發揮科技創新規劃引領作用的基礎,能夠超前提出科技創新未來的生長點與制高點是戰略科學家在科技創新前瞻布局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標志。
除了創新性思維和創造性知識的有機結合體之外,戰略科學家往往具有凝聚科學家群體的人格魅力和宏觀組織協調能力,能夠帶領和影響幾代人投身某一領域,引領該領域走在國際的前沿,率領一個學科、一門科學走到時代的前列,促進科技應用與相關產業發展并產生顯著效益,對國家科技創新發展發揮了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
對于國家而言,戰略科學家群體是“國之重器”,他們能夠從國家發展的歷史高度,深刻理解科技與政治、經濟、文化及社會發展之間的全局規律,具有強烈促使國家民族富強的覺悟、責任和信心,對于科技創新發展有高度的國家責任感;能夠清晰地把握時代命脈,深刻理解文化和國情以及所處的科技發展現狀, 提出的規劃決策具有現實性與可操作性;具有戰略性眼光和機遇意識,能夠著眼于國家全面發展,提出戰略性前瞻性的規劃決策建議,協調組織高效長期的運作模式并不遺余力地努力實踐。這是戰略科學家群體在國家科技創新政策制定和重大科技創新現實問題解決方面,所能夠發揮的歷史性、難以取代的決定作用。
戰略科學家是在高層次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基礎上的又一次質的飛躍,對于國家某個科技領域以及國家全面長足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李比希對化學、盧瑟福對物理學、愛因斯坦對現代科學以及奧本海默對美國“曼哈頓工程”等都起到了決定性的推動作用。錢學森先生是我國戰略科學家群體的杰出代表,他以大師級戰略科學家的境界、品格與學識,推動了國家科技發展,在某些戰略領域讓中國人挺起了脊梁。王大珩等四位戰略科學家提出“863”計劃,使我國高新技術能夠在國家的統籌規劃下,及時地實現歷史性的發展,奠定了我國目前高新技術全面進步的穩固基礎。“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得之,可得天下”,科技創新與高技術產業的跨越式發展離不開戰略科學家引領性的探索、開拓和奮進,戰略科學家群體的經驗、智慧和創造值得國家層面的重視與發揮。
發揮戰略科學家引領作用是實現科技創新跨越式發展的國家需求
發達國家均十分重視大力培養戰略科學家、聚集不同學科領域的戰略科學家形成規劃決策團隊、最終發揮其集體智慧形成國家重大戰略發展報告。以美國為例,從戰后的布什報告到建立科學研究與發展局,從成立國家科學基金會到擴張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美國的科學技術發展一直與國家需求和國際科技發展緊密結合,在制度層面創建了卓越的戰略科學家群體與政府首腦之間的穩定聯系,形成了戰略科學家參與國家重大決策的有效機制,建立了穩定多元的總統科技顧問咨詢小組, 匯聚美國國內頂級的戰略科學家群體,經常性研究并制定美國國家科技發展戰略,從互聯網革命、人類基因組計劃到精準醫學戰略,無一不反映出戰略科學家在美國一次又一次站立科技創新潮頭中的關鍵作用。
我國科技發展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面臨著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巨大挑戰和機遇。全新的科技發展藍圖呼喚戰略科學家的涌現,迫切需要發揮戰略科學家準確把握科技、社會和產業發展趨勢的前瞻性布局與創新行動的引領作用。但是, 當前我國科技人才的質量和結構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我國科技創新高端人才數量和在國際科技界有重要影響力的科學家明顯偏少, 戰略科學家群體更顯不足,這迫切需要我國在科技人才培養與儲備上加強投入和積累,在人才選拔與使用體制上不斷磨合和優化,在科學研究理念與技術創新文化進一步凝聚和傳承,假以時日,相信我國將涌現出一批具有家國情懷的戰略科學家。
最近,中共中央印發《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明確指出,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要改進戰略科學家和創新型科技人才培養支持方式。通過更大力度實施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完善支持政策,創新支持方式,大力培養中國的創新科學家群體。只要我國能夠培養出大量的創造性人才,培養造就一批“高精尖缺”人才,戰略科學家自然就能“冒”出來,并能站在基數較大的科技人才群體上發揮引領效應。從國家高度出發,建議建立完善戰略科學家培養、選拔和使用的新機制,讓這個特殊群體能夠有充分的機會把握世界科技發展態勢、深刻理解我國科學發展特點,結合國家戰略需求開拓科研領域,為國家的發展不斷提出解決問題的戰略方案,加快形成科技創新引領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滿足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科技創新的歷史性需求,真正實現創新引領發展。 “自古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新科技革命正席卷全球,我國在世界科技發展的進程中會逐步出現跟跑、并跑與領跑三種情況同時出現的狀態,如何加強前瞻布局,在新的世界科技競爭格局和創新版圖中搶占制高點,需要我們去謀劃和思考。我們應大力培養戰略科學家,充分發揮其戰略咨詢和規劃決策引領能力,在制度層面建立完善戰略科學家群體參與政府科技決策的有效機制和渠道;發揮好戰略科學家的“設計師”功能,并善于借助國際科技智慧,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更好地把握我國關鍵科技戰略發展的方向;規劃好創新發展的“路線圖”,科學地前瞻布局和系統部署,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緊密圍繞我國科技發展遇到的瓶頸制約,集中力量、協同攻關,實現中國科技創新的彎道超車。
戰略科學家群體,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要充分發揮戰略科學家的引領作用,積極推動和實現我國科技創新的跨越式發展。 (作者系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 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