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2016年最火的黑科技,無疑就是AR(Augmented Reality:增強現實)和VR(Virtual Reality:虛擬現實)技術了,從去年年初進入大眾視野的奇幻咔咔熊,到今年無憂我房的VR看房、淘寶推出的“Buy+”VR購物,仿佛VR/AR技術已經開始融入我們的生活,進入產業井噴期了。
其實,早在2014年Facebook 20億美元收購Oculus開始,以MR、AR、VR(混合現實、增強現實、虛擬現實)為代表的技術就開始成為業者口中的風口,隨后三星、HTC、索尼、雷蛇、佳能等科技巨頭組團加入,似乎也讓人們看到了這個行業正處于蓬勃發展當中。
VR/AR到底有多火,從全球各大權威機構的分析數據似乎可以看出來。著名研究分析公司Digi Capital預計,到2020年時VR/AR行業的市場規模將分別達到300億和1200億美元,頭戴式VR硬件2020年的市場規模將達到28億美元,預計未來5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00%。
來自高盛研究報告則顯示,VR/AR產業市場規模2025年將達到1820億美元,其中1100億美元為硬件收入,720億美元為軟件領域。從各大權威機構的分析數據我們可以看到VR/AR產業未來會是一個千億美元的市場,毫無疑問,虛擬現實成為消費電子的新藍海。
什么是VR/AR
VR(虛擬現實技術)是指綜合利用計算機圖形系統和各種現實及控制等接口設備,在計算機上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維環境中提供沉浸感覺的技術。其中,計算機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維環境成為虛擬環境。英文簡稱VR,由美國VPL公司創建人拉尼爾在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
直觀來講就是只要用戶戴上VR設備就可以被‘傳輸’到任何想去的地方,可以去人跡罕至的南極洲,也可以去非洲的熱帶雨林;可以穿越時間的隧道,夢回戰國時代;也可以窺探下個世紀人類出行的交通工具。
而AR則是增強現實,是一種實時的計算攝影機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應圖像的技術,這種技術的目標是在屏幕上把虛擬世界投影在現實世界并進行互動。AR系統具有三個突出的特點:1.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信息集成;2.具有實時交互性;3.在三維尺度空間中增添定位虛擬物體。
直觀來講AR可以通過大數據支持輔助人們完成更復雜工作,比如說機器的更換和組裝。用戶利用AR眼鏡所觀看到的圖像會通過一個前端的攝像頭記錄在AR眼鏡當中,然后這個眼鏡與開發者所編程好的視頻疊加在一塊,就形成了增強現實的指導,通過這樣的方式,操作者就可以一步一步的完成工作。
區分VR和AR的一個簡單的方法是:VR需要用一個不透明的頭戴設備完成虛擬世界里的沉浸體驗,而AR需要清晰的頭戴設備看清真實世界和重疊在上面的信息和圖像。
VR/AR是否會成為LED小間距下一個增長點?
不難看出,VR/AR技術已然成為下一個機遇,但是從各個產業發展的歷程來看,一旦新的機遇出現的時候,往往是一哄而上,極容易忽視產業發展的內在的本質,所以當熱點到來之時,LED企業一定要理性去看待。
我們不妨假設VR/AR技術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高度可以量產化、市場化。以這個條件為前提,我們按照SWOT分析法來探討一番LED顯示屏企業是否有必要進入VR/AR領域。
S(strengths)優勢
從VR/AR產業鏈的角度出發,顯示屏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硬件設施,擁有更好畫質效果的LED顯示屏無疑可以顯著提升VR產品的用戶體驗。
作為終端顯示的載體,無論是從畫面顯示效果還是功能性,目前小間距LED屏都是終端顯示產品里面效果最好的。小間距LED顯示屏與傳統LED全彩顯示屏相比,其分辨率有了大幅提升,顯示色彩也自然真實,與液晶拼接墻相比,具有無縫顯示;與DLP拼接墻相比,外形更為靈活;可搭載觸摸、3D、4K等潮流性的技術。
除此之外,相比其他終端顯示產品,小間距LED產品能夠實現大屏無縫拼接顯示,可以給用戶帶來一種無與倫比的視覺體驗。而對于AR/VR產品而言,體驗無疑是最重要的。
未來隨著VR/AR技術產業的爆發,小間距LED顯示技術將憑借其無拼縫、優秀的顯示效果,必將呈現爆發式增長。
W(weaknesses)劣勢
從VR/AR市場的角度出發,未來VR/AR的兩個發展方向,一個是進入民用市場,進入家庭。一個是商用市場,商場展示、體驗。
從市場來看,LED小間距相比液晶差距還是很大,按照目前燈珠的價格,如果采用P1.0規格做一臺40寸的LED小間距電視其成本差不多5萬元人民幣,而40寸的液晶電視市場售價才幾千元。
簡單來講,60寸以下的市場液晶顯示屏完全可以取代小間距LED屏,60寸以下的市場小間距LED屏成本太高。任何一款產品的普及都離不開價格的元素,未來小間距LED屏想要走的更遠,其成本一定要降下來。
當然,若小間距LED產品僅僅只有成本這么一個問題也就好辦了,那隨著制造工藝的改善還能解決,但是小間距LED屏面臨的挑戰卻不僅僅如此。
事實上,目前對于小間距LED產品最大的難點就是還未形成標準化、規格化、制式化的一個統一的行業標準,各家LED產商都以自己的產品來定義行業標準。同樣的一款LED產品每家企業的標準都不同,這種差異化導致目前市面上的LED產品存在很多劣質產品。再者,小間距LED顯示屏的可靠性也亟待檢驗。
O(opportunities)機會
從VR/AR市場應用角度來看,在企業級應用領域方面,虛擬現實技術在醫學、軍事航天工程、室內設計、房產開發、工業設計領域均有應用,在大眾消費方面,VR產品由于其特有的沉浸感、交互性和想象性,游戲、視頻直播、影視行業都有望成為VR產業在消費端的突破口。
從相關數據中可以預見在2016年VR將迎來小爆發,預計到2020年,全球頭戴VR設備年銷量將達4000萬臺左右,硬件銷售規模約人民幣400億元,在加上內容服務和企業級應用,預估市場容量超過千億元;長期來看,萬億可期。
VR/AR技術產業的發展前景廣闊。而作為終端顯示產品的小間距LED屏,在業者看來是可以與VR/AR技術產業在體驗互動、傳媒、廣告、教育、影院等方面結合起來。
可以想象,當用戶使用VR/AR設備觀看一場體育賽事、電影或者是玩游戲的時候,用戶需要的是一種極致的視覺享受,而這恰恰是小間距LED屏能夠做到的。
由此可見,線下體驗或許將成為小間距LED技術和VR/AR技術相結合的一個契合點。簡單來講未來可能會誕生一種類比互聯網+的VR/AR+的商業模式,比如線下的VR/AR體驗館和VR/AR主題樂園就是這類的雛形。
T(threats)威脅
作為終端顯示產品的小間距LED屏雖然有著其不可泯滅的優勢,但是他還是有著眾多競爭對手。除了老對手液晶顯示屏,還是新材料OLED。
從性價比來看,像上文所介紹的目前在60寸以下的市場液晶顯示屏完全可以取代小間距LED屏,從顯示效果上來看,新材料OLED也要優于LED。而在市場應用方面AMOLED也早已用于移動端上,成為VR/AR技術接入移動端的顯示載體。
除了在產品性能上LED面臨眾多競爭,在顯示技術上也有挑戰。
像LED廠商一直研發的裸眼3D顯示技術,雖然部分LED廠商都宣稱推出了自己的裸眼3D產品,但是市面上并沒有一個相對成熟的案列。相比已經成熟的激光全息投影技術,LED在裸眼3D顯示技術上還存在著很大的距離。
不過目前,線下的VR/AR體驗館、VR/AR主題樂園以及戶外廣告等大屏拼接市場應用上,小間距LED對比液晶顯示屏、OLED還是很有優勢。但是當未來OLED其技術完善,生產成本降下來之后,一定會對LED產生影響。因此,這幾年將會是LED與AR/VR技術相結合的契機。
VR/AR目前和小間距結合的情況
從上文我們可以看出,小間距LED屏作為顯示終端、顯示媒介當他與AR/VR技術相結合時,既有自己的優勢也存在其劣勢。那么現階段VR/AR技術和小間距LED技術結合是個怎樣的情況了,我們不妨來看看各大上市LED屏企業的動作。
對于VR/AR技術與小間距技術相結合投入最大,最看好的無疑是利亞德,從年初收購黑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到后面與川大智勝簽訂關于"虛擬現實技術創新與應用"戰略合作協議,到如今投資濟南心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這一切無不彰示利亞德看好這兩者的相結合。
而與利亞德這種強勢涉足VR/AR產業不同,艾比森、聯建光電、奧拓電子等LED顯示屏企業對于VR/AR技術還是持觀望態度,但是他們都表示會密切關注VR/AR等新技術的發展。
不難看出目前對于VR/AR技術,LED顯示屏企業是一家入駐,多家觀望。為什么會產生這么大的反差了,其實仔細想來,是因為目前市場上并沒有出現一個虛擬現實技術與小間距的融合發展的可行性的應用案例,從商用的角度去解釋,大多數LED屏企業還沒有看到虛擬現實技術與小間距的融合發展會帶來怎樣的利益。
眾多企業觀望也從另一個方面反應了LED顯示行業創新能力不足,不可否認,也許當市場還未明確時,等待或許會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只跟隨著前人的腳步,也許永遠沒有機會去超越他。其實,隨著AR/VR的浪潮來臨,LED顯示企業不需要觀望、等待,應該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結語:不難看出AR/VR技術必將會成為下一個風口,對于小間距LED屏而言既是機會亦是挑戰。機會在于其廣闊的應用市場,挑戰在于兩者之間如何建立一種盈利模式。但是機會永遠只會青睞有準備的人,面對風口LED顯示企業應該主動迎上去,去創造兩者之間的商業模式是類似互聯網+的AR/VR+或是其他。
其實對于LED企業而言,小間距LED顯示技術除了和虛擬現實技術相結合,是否可以與其他技術相結合了,在技術的嫁接和融合中,是否能夠推動LED顯示屏行業走向快速發展的道路,我們值得思考。